全球价值链下我国碳排放的追踪与溯源——基于增加值贸易的研究

被引:11
作者
闫云凤
黄灿
机构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隐含碳贸易; 国际气候谈判;
D O I
10.19525/j.issn1008-407x.2015.03.004
中图分类号
F752 [中国对外贸易];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83001 ;
摘要
全球价值链为气候谈判与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从最终需求角度对我国碳排放的部门和国别结构进行追溯,结果表明:我国生产碳排放从1995年的2664百万吨(Mt)增加到2009年的5907 Mt。从部门结构来看,我国国内消费和出口碳排放主要集中在"S17电力、燃气和水生产和供应业"等高耗能高排放部门,但随着我国出口结构的改善,高排放部门隐含碳出口比重有所下降。从国别结构来看,欧盟和美国对我国进出口隐含碳的影响在下降,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在上升。虽然目前我国隐含碳进口远远少于隐含碳出口,但增长幅度却大于隐含碳出口。从长期趋势来看,如果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过分强调国外消费的增加是我国碳排放增长的一大主要原因,可能对中国不利。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2]   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彭水军 ;
张文城 ;
孙传旺 .
经济研究, 2015, 50 (01) :168-182
[3]   全球价值链上的中国角色——基于中国行业上游度和海关数据的研究 [J].
鞠建东 ;
余心玎 .
南开经济研究 , 2014, (03) :39-52
[4]   消费碳排放与碳溢出效应:G7、BRIC和其他国家的比较 [J].
闫云凤 ;
赵忠秀 .
国际贸易问题, 2014, (01) :99-107
[5]   中国外贸依存度和失衡度的重新估算——全球生产链中的增加值贸易 [J].
李昕 ;
徐滇庆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1) :29-55+205
[6]   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 [J].
王姗姗 ;
屈小娥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1) :25-29
[7]   1991~2008年中国能源贸易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J].
刘建伟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02) :22-26
[8]   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 [J].
樊纲 ;
苏铭 ;
曹静 .
经济研究, 2010, 45 (01) :4-14+64
[9]   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与出口增长 [J].
文东伟 ;
冼国明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2) :467-494
[10]   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 [J].
Koopman, Robert ;
Wang, Zhi ;
Wei, Shang-Jin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4, 104 (02) :45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