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情况下的短路点定位方法
被引:14
作者:

郭宁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覃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机构:
[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故障测距;
雷击;
行波;
小波变换;
短路点定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M862 [过电压保护装置];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情况下,由于雷电流幅值差异较大,有可能导致雷击点与短路点位置不同,这就影响了行波测距的精度。此时,雷电波在短路点发生反射,而利用雷电波和短路点反射波到达的时间差可以计算雷击点与短路点的间距。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在已知雷击点时,通过计算雷击点与短路点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对短路点定位的新方法。同时也分析了可能影响该短路点定位的相关因素。EMTDC仿真及实例验证证明了所述短路点定位方法的正确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7+85
+8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雷击对行波故障测距的影响及识别[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05) : 76 - 79郭宁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覃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陈祥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2] 对几个小波基本概念的理解[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 (01) : 1 - 6陈祥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
- [3] 现代行波故障测距系统的研制[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3, (12) : 81 - 85陈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牛燕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徐丙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李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陈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电力系统暂态信号分析中小波基的选择原则[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3, (10) : 45 - 48+76何正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钱清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
- [5] 现代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及其运行经验[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3, (06) : 66 - 69陈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徐丙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李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基于故障电流暂态分量的测距研究[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2, (03) : 45 - 51林湘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刘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刘世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井嵘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7] 我国输电线路运行现状及防雷保护[J]. 高电压技术, 2001, (06) : 44 - 45+50易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电力公司武汉高压研究所崔江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电力公司武汉高压研究所
- [8] 利用小波变换的双端行波测距新方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0, (08) : 7 - 11覃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陈祥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郑健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吴成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
- [10] Bd小波的滤波参数与小波变换快速算法[J]. 电网技术, 1999, (08) : 44 - 46+50陈祥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