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垩纪—始新世早期构造应力场

被引:31
作者
万天丰
朱鸿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应力状态; 早第三纪; 纪一; 受力状态; 老第三纪; 始新世早期; 褶皱变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根据369个大中型纵弯褶皱与157个节理观测点的资料,对中国白垩纪—早始新世的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恢复、发现中国东部最大主压应力轴的产状为NE32°—SW212°,近于水平;而在西部,则为NE15°—SW195°,也近于水平。另外根据褶皱翼角与古构造应力值的估算表明,该时期的构造作用由中国的西南部向东北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在2—3km深处,其西藏的差应力达183MPa;而在华北、华东为100MPa左右。笔者认为白垩纪—始新世早期的构造应力是与该时期的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朝北北东方向运移和推挤作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