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态博物馆四十年:发展与问题

被引:19
作者
安来顺
机构
[1] 中国博物馆协会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 新疆博物馆现象; 里维埃; 戴瓦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68.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6 ; 0601 ; 060107 ;
摘要
四十年前的1971年,"生态博物馆"(Ecomuseum)一词诞生于法国,数年后法国人开始了生态博物馆实践。四十年来,生态博物馆这种特殊类型的博物馆遍布五大洲多个国家并在上世纪90年代间被引进到中国。国际"生态博物馆现象"(或"生态博物馆运动")肇始于欧洲,离不开其特定的社会土壤和业界环境,可以说是欧洲传统博物馆反思其社会职能的产物和推动传统博物馆变革的一种创新性努力。它的核心理念为不少人接受缘于其"以社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对整体遗产概念的意识和认知、对社区公共记忆的动态维护、对原地原貌文化的信息链接以及世俗化方法论下的民主参与机制等非传统博物馆要素的引入。需要强调的是,哪怕所遵循的基本理念乃至方法具有共性,不同国家、不同条件下的生态博物馆实践也存在着巨大差异性和复杂性。生态博物馆力图在博物馆哲学和方法论上为传统博物馆带来改变,的确对博物馆专业领域具有挑战性。诸如,乔治·亨利·里维埃(Georges Henri Riviere)式生态博物馆的现实挑战、生态博物馆名称运用中的国际差异性、运行中的专业性与平民性的关系、社区角色的理想性和有限性等等,都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然而,如果人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和认识国际生态博物馆,更多聚焦于它的基本理念而非时髦的头衔、其实践的过程而非构想的结果的话,就会对国际生态博物馆现象持以更加包容而又理性的态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2]  
生态博物馆和可持续发展[A]. 雨果·戴瓦兰,张晋平.2005年贵州生态博物馆国际论坛论文集[C].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