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雄上湖组叶肢介化石的发现——并论中国古新世陆相地层

被引:23
作者
陈丕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叶肢介化石; 上湖组; 广东南雄; 古新统; 早第三纪; 老第三纪; 陆相地层; 介形类; 介形亚纲; 阜宁群; 古新世; 第三纪;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10.19800/j.cnki.aps.1986.04.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上湖组叶肢介化石发现的意义近十年来,中国早第三纪叶肢介化石的不断发现和报道(王思恩,1974;陈丕基,1975;张文堂等,1976;沈炎彬、陈丕基,1979;沈炎彬、张显球,1979;陈丕基、沈炎彬,1980),从世界范围来讲,是叶肢介化石研究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和进展,因为在此以前不久,第三纪还被认为是叶肢介演化史上的一个空白锁链(Kobayashi,1972)。中国早第三纪的叶肢介化石,曾被划分为三个叶肢介群(张文堂等,1976;陈丕基、沈炎彬,1979),出现最早的一个原称做Perilimna
引用
收藏
页码:380 / 393+495 +495-49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南雄盆地坪岭剖面罗佛寨群的划分及其生物群附视频 [J].
张显球 .
地层学杂志, 1984, (04) :239-254
[2]   赤山组及轮藻化石 [J].
王振 ;
袁佩鑫 ;
赵正忠 .
古生物学报, 1983, (05) :493-504+599
[3]   江苏句容赤山赤山组的介形类 [J].
何俊德 ;
杨恒仁 ;
袁佩鑫 .
古生物学报, 1981, (04) :341-348+395
[4]   广东南雄盆地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地层附视频 [J].
何俊德 ;
黄仁金 .
地层学杂志, 1979, (01) :30-39
[5]   华南白垩纪和早第三纪非海相腹足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J].
余汶 .
古生物学报, 1977, (02) :43-68+162-165
[6]   安徽古新世(犭亚)兽科的新属种(上) [J].
徐钦琦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6, (03) :174-184+213
[7]   安徽来安始新统一剖面及哺乳动物化石 [J].
翟人杰 ;
毕治国 ;
于振江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6, (02) :100-103+138
[8]   南雄盆地和池江盆地早第三纪地层 [J].
童永生 ;
张玉萍 ;
王伴月 ;
丁素因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6, (01) :16-25+75
[9]   中国第三纪的叶肢介化石 [J].
陈丕基 .
中国科学, 1975, (06) :618-630
[10]   辽宁抚顺煤田地层及其生物群的初步研究(附:昆虫、叶肢介化石属种描述) [J].
洪友崇 ;
阳自强 ;
王士涛 ;
王思恩 ;
李友桂 ;
孙孟蓉 ;
孙湘君 ;
杜乃秋 .
地质学报, 1974, (02) :113-14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