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论20世纪中国全能主义政治及其成因
被引:10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聂伟迅
机构
:
[1]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来源
:
江汉论坛
|
2007年
/ 09期
关键词
:
全能主义政治;
全能主义;
中国政治;
公民社会;
政治权力;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
0305 ;
030503 ;
摘要
:
在20世纪的中国,全能主义政治的兴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效果。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全面贯彻落实,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必将走向终结。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学术界的一大范式,全能主义政治是指此一关系上所体现的政治形态,而非一种政权机构形态。造成20世纪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兴起主要有社会革命、苏共政治模式、计划经济模式、意识形态、政权组织结构、政纲失误等因素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政党“全能主义”治国模式及其政治现代化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史云贵
[J].
社会科学研究,
2006,
(02)
: 57
-
63
[2]
全能主义政治与后全能主义社会的国家构建
席晓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传媒学院
席晓勤
郭坚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传媒学院
郭坚刚
[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3,
(04)
: 15
-
20
[3]
当代政治神学文选.[M].蒋庆等译;刘小枫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4]
当代中国政府体系.[M].陈红太著;.华文出版社.2001,
[5]
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林尚立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6]
中国思想史论.[M].李泽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7]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刘智峰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
1
→
共 7 条
[1]
中国政党“全能主义”治国模式及其政治现代化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史云贵
[J].
社会科学研究,
2006,
(02)
: 57
-
63
[2]
全能主义政治与后全能主义社会的国家构建
席晓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传媒学院
席晓勤
郭坚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传媒学院
郭坚刚
[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3,
(04)
: 15
-
20
[3]
当代政治神学文选.[M].蒋庆等译;刘小枫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4]
当代中国政府体系.[M].陈红太著;.华文出版社.2001,
[5]
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林尚立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6]
中国思想史论.[M].李泽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7]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刘智峰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