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价、声誉治理与投资者权益保护

被引:16
作者
陈红
杨鑫瑶
尹树森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媒体评价; 声誉机制; 投资者权益保护; 公司治理; 企业声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F272 [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以20082011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媒体曝光的视角,将具体化的股东声誉和公司声誉作为逻辑切入点,探讨媒体发挥公司治理职能的新途径——声誉治理。实证结果表明,大众媒体通过披露上市公司的信息,形成股东和企业声誉,以声誉机制为途径,媒体监督能够有效制约大股东的利益掏空行为。股东声誉指标越接近,上市公司知名度越高,大股东利益侵占金额就越小,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也越少。为加强上市公司的声誉治理,应引导大众媒体的健康发展,加强对上市公司违规事件的曝光,引入机构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并抑制大股东权力的过度集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1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控制权、媒介功用与市场治理效应:基于财务报告重述的实证研究 [J].
贺建刚 ;
魏明海 .
会计研究, 2012, (04) :36-43+94
[2]   媒体治理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J].
徐莉萍 ;
辛宇 .
南开管理评论, 2011, 14 (06) :36-47+94
[3]   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机制——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考察 [J].
于忠泊 ;
田高良 ;
齐保垒 ;
张皓 .
管理世界, 2011, (09) :127-140
[5]   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中国的经验证据 [J].
李培功 ;
沈艺峰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14-27
[6]   政治寻租约束与投资银行声誉机制有效性 [J].
徐浩萍 .
上海金融, 2007, (08) :28-31
[7]   中国证券市场年报补丁公司特征研究 [J].
陈凌云 ;
李弢 .
证券市场导报, 2006, (02) :35-42
[8]   股权比例、大股东“掏空”策略与全流通 [J].
黄志忠 .
南开管理评论, 2006, (01) :58-65
[9]   公司治理、声誉机制和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分析 [J].
陈国进 ;
林辉 ;
王磊 .
南开管理评论, 2005, (06) :35-40
[10]   西方学者论媒体的公司治理职能 [J].
王海东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3, (08)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