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相抑郁症自杀行为遗传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4
作者
祁曙光
安宝富
张云彪
董小惠
机构
[1]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2]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无锡
[3] 无锡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双相抑郁症; 自杀行为; 遗传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 探讨单、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遗传效应有否差异。方法 对1 1 5例单相抑郁症及1 84例双相抑郁症患者应用家族史法进行研究,用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率的估算。结果 单、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危险性均较其一级亲属高;患者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均较对照组一级亲属高;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危险性较双相抑郁症患者高;单相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较双相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高;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较双相抑郁症的高,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单、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均有明显的遗传效应;单、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遗传效应存在差异,更应注意对单相抑郁症患者及一级亲属自杀行为进行监测、预防。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五羟色胺与抑郁症自杀的分子遗传学 [J].
张国芳 ;
侯钢 .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3, (02) :92-94
[2]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随访研究 [J].
侯钢 ;
张心保 ;
孙静 ;
欧红霞 .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8, (03) :28-31
[3]   情感性障碍单双相分类及其临床特征的30年随访研究 [J].
赵贵芳 ;
刘贤臣 ;
马登岱 ;
王庚鑫 ;
陈琨 .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6, (02) :77-79
[4]   抑郁症自杀的临床特征、预测及治疗 [J].
李素水 ;
刘志中 .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0, (01) :10-13
[5]  
医学遗传数理统计方法.[M].江三多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