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13
作者
莎仁高娃
谭莉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内-中膜厚度,颈动脉; 斑块; 心血管危险因素;
D O I
10.16245/j.cnki.issn1008-6978.2013.01.003
中图分类号
R445.1 [超声波诊断];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07 ;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19例年龄≥50岁的体检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不同分为3组,正常组93例,单纯增厚组54例及斑块组72例。将IMT及斑块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单纯增厚组及斑块组在年龄、男性比例、吸烟者比例、收缩压、尿酸、甘油三酯水平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斑块组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单纯增厚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男性比例、收缩压、尿酸、甘油三酯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明显相关性,受累血管段数与年龄、吸烟者比例、血压、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均无明显相关性。斑块指数仅与收缩压(r=0.194,P=0.004)和尿酸(r=0.156,P=0.025)显著相关。结论年龄、男性比例、高血压病、高甘油三酯及高尿酸血症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样也作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超声检查颈动脉无放射性、无痛苦,可以直接反应颈动脉IMT的情况,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血脂监测在防治Ⅱ型糖尿病患者继发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 [J].
黄丽芳 ;
郭会时 ;
朱春花 ;
李爱丽 ;
卢建华 .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6, (01) :31-32+35
[2]   健康人颈动脉超声结构和功能随增龄变化的研究 [J].
张汝新 ;
白小涓 ;
杨军 ;
任卫东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6, (01) :52-53
[3]   超声评价高血压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大动脉功能附视频 [J].
白智峰 ;
刘洪智 ;
王晋明 ;
成蓓 .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3, (05) :341-343
[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肾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J].
刘赫 ;
姜玉新 ;
尚云鹏 ;
沈珠军 ;
朱文玲 .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1, (10) :28-30
[5]  
Age-specific effects of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 on mortality due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mong Japanese men (NIPPON DATA80*)[J] . Akira Okayama,Takashi Kadowaki,Tomonori Okamura,Takehito Hayakawa,Hirotsugu Ueshima.Journal of Hypertension . 20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