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淮河流域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特征及区划
被引:13
作者:
陈杰
[1
,2
]
欧阳志云
[1
]
郑华
[1
]
徐卫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脆弱生态区;
生态敏感性;
生态环境问题;
区划;
淮河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脆弱生态区是指稳定性差、对外界干扰比较敏感,在遇到不利干扰时容易向生态退化方向发展的生态环境区域。研究以淮河流域为案例,通过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了流域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山地、丘陵生态系统对土壤侵蚀、酸雨比较敏感,盐渍化和沙漠化敏感区则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综合生态敏感性以中度及以上敏感为主,几乎没有不敏感区。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桐柏山、大别山和苏东沿海,高度敏感区分布在沂蒙山区、江淮丘陵和桐柏山,分别占流域面积的15.0%、9.0%。在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区划的原则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采用自上而下的分区方法和GIS技术,提出了淮河流域脆弱生态区3级区划方案。方案将整个流域划分为3个脆弱生态区1、3个脆弱生态亚区和43个脆弱生态地区,一级分区即伏牛山-淮阳山水土流失酸雨脆弱生态区、黄淮平原盐渍化沙漠化脆弱生态区和山东丘陵水土流失脆弱生态区。脆弱生态分区为确定淮河流域脆弱生态区退化生态系统整治恢复的重点和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4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