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方式下氮肥用量对直播稻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孙浩燕 [1 ,2 ]
王森 [1 ]
任涛 [1 ]
丛日环 [1 ]
李小坤 [1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2] 宜昌市夷陵区农业科技培训中心
关键词
水稻; 施肥方式; 氮肥用量; 根系形态; 氮素吸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43.1 [氮肥];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肥方式(点施于距土表1、5 cm土柱中心位置,分别记为M1、M2;距土表0~5、0~10 cm土壤与氮肥混匀施用,分别记为M3、M4)和氮肥用量(N 0、0.3、0.6、0.9、1.2 g/盆)对直播稻苗期生物量、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的影响,以期为直播稻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M1、M2施肥方式下N0.6处理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幅分别为17.8%84.8%和13.9%46.9%,根系形态指标表现为N0.3和N0.6高于N1.2处理;M3、M4施肥方式下N1.2处理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幅分别为32.6%36.3%和14.9%16.2%,根系形态指标有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施肥方式和氮肥用量对氮素吸收量的影响趋势与生物量表现一致,氮素吸收利用率表现为点施条件下M1>M2,混施条件下M3>M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氮素吸收与根系形态参数及氮素吸收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低氮条件下浅层点施、高氮条件下浅层混施有利于促进水稻苗期的生长发育,稳固良好的根系形态特性,增强其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浅层施肥对水稻苗期根系生长及分布的影响 [J].
孙浩燕 ;
李小坤 ;
任涛 ;
丛日环 ;
鲁剑巍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12) :2476-2484
[2]   深松及氮肥深施对超高产春玉米根系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J].
于晓芳 ;
高聚林 ;
叶君 ;
王志刚 ;
孙继颖 ;
胡树平 ;
苏治军 .
玉米科学 , 2013, (01) :114-119
[3]   氮肥运筹对稻茬小麦土壤硝态氮含量、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J].
石祖梁 ;
杨四军 ;
张传辉 ;
顾克军 .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 (05) :118-122
[4]   播期对直播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J].
霍中洋 ;
姚义 ;
张洪程 ;
夏炎 ;
倪晓诚 ;
戴其根 ;
许轲 ;
魏海燕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13) :2592-2606
[5]   影响粳稻品种吸氮能力的根系性状 [J].
于小凤 ;
李进前 ;
田昊 ;
彭斌 ;
张燕 ;
王熠 ;
袁秋梅 ;
黄建晔 ;
王余龙 ;
董桂春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21) :4358-4366
[6]   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品质形成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关系 [J].
杨建昌 .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01) :36-46
[7]   氮肥和密度对精量穴直播水稻的影响Ⅱ——生理特性 [J].
舒时富 ;
贾兴娜 ;
郑天翔 ;
罗锡文 ;
黎国喜 ;
王在满 ;
唐湘如 .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22) :134-139
[8]   节水灌溉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J].
郑天翔 ;
唐湘如 ;
罗锡文 ;
黎国喜 ;
王在满 ;
舒时富 ;
陈伟通 .
灌溉排水学报, 2009, 28 (05) :99-101
[9]   不同灌溉和施肥方式对杂交稻生长和根际环境的影响 [J].
林贤青 ;
朱德峰 ;
林兴军 ;
陈惠哲 ;
张玉屏 .
灌溉排水学报, 2009, 28 (04) :90-92
[10]   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J].
徐国伟 ;
谈桂露 ;
王志琴 ;
刘立军 ;
杨建昌 .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8) :2736-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