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对稻田中氮磷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6
作者
冯国禄
龚军慧
机构
[1] 不详
[2] 吉首大学生态旅游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人工降雨; 黄熟期; 模拟稻田; 氮磷; 减排效能;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1.02.036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水稻黄熟期,通过对微区模拟稻田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分析了60,48,17.4 mm/h 3个雨强处理(分别表示为y-b、y-m、y-s)条件下,不同滞水时间的田面水中氮磷的动态特征以及总氮、总磷的流失潜能,研究了不同雨强和滞水时间对稻田氮磷的减排效能。结果表明:(1)在3个雨强处理下,田面水中TN浓度在人工降雨后1 h为最高,y-s的田面水中TN浓度下降迅速;y-m和y-b的田面水积聚量较大,但在第5 d时其TN浓度也迅速下降到最低值。田面水中NH+4-N浓度整体水平较低,NO-3-N浓度总体水平较高,但随时间推移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3个雨强处理的田面水中TP和DP浓度总体上表现为y-b>y-m>y-s,呈升-峰值-降的趋势。(3)降雨处理后若延迟排水时间至第5 d,模拟稻田的相对减排效能最大,可减少排放田面水中TN80.44%94.14%。如延迟稻田排水时间到第3~5 d,y-b和y-m的田面水中TP的减排效能显著,可减少排放田面水中TP 9.95%100.00%。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Sustainable Nutrient Management in Chinese Agriculture: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J]. GAO Chao, SUN Bo and ZHANG Tao-Lin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Pedosphere. 2006(02)
[2]   不同土地利用对流域土壤侵蚀和氮、磷流失的影响 [J].
黄云凤 ;
张珞平 ;
洪华生 ;
陈能汪 ;
黄金良 ;
曾悦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4) :735-739
[3]   皖南丘陵地区小流域氮素径流输出的动态变化 [J].
杨金玲 ;
张甘霖 ;
周瑞荣 .
农村生态环境, 2001, (03) :1-4
[4]   农田氮、磷的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 [J].
司友斌 ;
王慎强 ;
陈怀满 .
土壤, 2000, (04) :188-193
[5]   坡地土壤氮素与降雨、径流的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型 [J].
张兴昌 ;
邵明安 .
地理科学进展, 2000, (02) :128-135
[6]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