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沙棘林几个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34
作者
阮成江
李代琼
机构
[1] 盐城工学院海洋工程系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江苏盐城
[3] 陕西杨陵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沙棘; 水分生理生态; 抗旱性;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02.01.008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探讨沙棘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水分条件的适应性 ,1998年对沙棘的水分生理生态及抗旱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1)沙棘适应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境形成了耐旱、御旱的双重抗旱方式。在旱季 ,沙棘体内束缚水含量随干旱加剧而上升 ,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随干旱加剧而增大 ,叶片维持较高的含水量 ,蒸腾减弱 ,叶水势降低 ,临界饱和亏增大 ,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2 )沙棘光合速率具明显的日变化 ,10 :0 0  12 :0 0出现第 1次峰值 ,14 :0 0  15 :0 0出现第 2次峰值。沙棘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 (气温、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 )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为 0 .84 6 6  0 .935 1,其中光合有效辐射对光合速率影响最显著 ,气温次之 ,相对湿度最小 ;沙棘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及细胞间CO2 浓度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为 0 .985 2  0 .985 6。(3)沙棘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具明显的日变化 ,两者的变化趋势相似 ,5、7月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 ,6、8、9月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在生长季 (5  9月 )中 7月蒸腾速率最大 ,5、9月较小 ,5月(0 .39g·g- 1·h- 1)仅为 7月 (0 .93g·g- 1·h- 1)的 4 1.93%。黄土丘陵区安塞的环境条件基本满足沙棘生长的要求 ,沙棘可作为该地区造林恢复植被的先锋树种。这为沙棘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黄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沙棘水分特征与生物量研究 [J].
魏宇昆 ;
梁宗锁 ;
王俊峰 ;
韩蕊莲 .
沙棘, 2001, (04) :5-8
[2]   沙棘对中国亚湿润干旱区杨树人工林生长与生产力的影响(英文) [J].
刘世荣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2) :169-174
[3]   沙棘抗旱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J].
梁宗锁 ;
李敏 ;
王俊峰 .
沙棘, 1998, (03) :8-13
[4]   半干旱黄土区沙棘的水分生理生态与形态解剖学特性研究 [J].
李代琼 .
水土保持研究 , 1998, (01) :97-102+125
[5]   不同种源马尾松水分生理生态的比较研究 [J].
俞新妥 ;
卢建煌 ;
王锦上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1, (04) :355-365
[6]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林体系建设及效益分析 [J].
侯喜禄 ;
梁一民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森林水文生态与水土保持林效益研究专集), 1991, (02) :124-132
[7]   上黄试区灌木树种蒸腾特征及土壤水分变化初探 [J].
魏冠东 ;
候庆春 .
水土保持通报, 1990, (06) :104-107
[8]   渭北旱塬紫花苜蓿的蒸腾强度与水量平衡研究 [J].
陈一鹗 ;
刘康 .
水土保持通报, 1990, (06) :108-112
[9]   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Ⅱ植物对干旱的反应和适应性 [J].
汤章城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3, (04) :1-7
[10]  
飞播沙棘成林特点及经营管理[J]. 李代琼,从心海,刘耀宏,梁一民,许仲玉.沙棘. 198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