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阶层”论:马克思文化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拓展

被引:3
作者
刘方喜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意识形态阶层; 剩余价值; 经济性; 意识形态; 政治性;
D O I
10.15894/j.cnki.cn11-3040/a.2016.04.022
中图分类号
D663 [阶级、阶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意识形态阶层"直接关乎文化的"经济性",标识的是物质生产中"剩余价值"向作为"非物质生产阶层"的"意识形态阶层"及其活动"现实的"流转,由此所体现的文化与经济的联系是直接的、现实的。"意识形态"则首先直接关乎文化的"政治性",标识的是物质生产中"生产关系"向观念世界的投射,或者说剩余价值现实流转及在流转中形成的现实社会关系的"观念的"投射,"意识形态"与经济的联系是间接的、观念的。"意识形态阶层"与"意识形态"论,是马克思文化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一体之两面,对此加以全面把握和深入拓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批判的文化经济学.[M].刘方喜; 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13,
[2]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英)A.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