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临床教育学与教育病理学对中国教育理论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武鑫 [1 ,2 ]
马云鹏 [2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临床教育学; 教育病理学; 现象学;
D O I
10.16225/j.cnki.wgwtyj.2013.02.014
中图分类号
G40-05 [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关系、教育学分支]; G51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04 ; 0401 ;
摘要
教育病理学的研究在我国经历了引进和借鉴阶段(1995年以前)、移植和建构为主题的发展阶段(1996~2002)以及深化和应用为主题的独立发展阶段(2003年以后)。而临床教育学在中国却鲜有提及,但在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了一股"临床教育学"的研究热,该理论主要是针对"教育病理"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系统研究。本文从日本临床教育学与教育病理学的根源入手,将教育病理学与临床教育学做出划分,探寻其异同并分析其对我国教育理论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日本教育病理学的理论基础:社会病理学 [J].
张德伟 .
外国教育研究, 2009, 36 (12) :33-39
[2]   日本基于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的教育病理学探析 [J].
张德伟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25) :57-61
[3]   教育病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J].
卢真金 .
浙江社会科学, 2007, (06) :104-111
[4]   论“教育病理”危机的突破——临床教育心理学的价值 [J].
陈青萍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21) :57-60
[5]   向教育病理的挑战——关于临床教育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J].
施永达 .
外国中小学教育, 1996, (06) :12-14
[6]  
当代日本临床教育学的研究及其启示[D]. 武鑫.东北师范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