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老龄化的储蓄效应及其未来影响——基于日本的经验借鉴

被引:5
作者
朱礼华 [1 ]
赵志勇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2]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老龄化; 国民储蓄率; 抚养比; 人口转变;
D O I
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13.01.016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本文运用中国1990—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和日本1955—2009年的年度相关数据,针对老龄化的储蓄效应进行了研究。经典的生命周期储蓄理论对动态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并不能提供很好的解释,老龄化的储蓄效应具有阶段性特征。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是该时期中国老年人口比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阶段性地提高了人们的储蓄动机和国民储蓄率。借鉴日本的经验,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人口、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中国未来的老龄化进程将会显著降低国民储蓄率。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2]   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 [J].
汪伟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1) :29-52
[3]   人口结构和储蓄:亚洲的经验证据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J].
保罗·舒尔茨 .
经济学(季刊), 2005, (03) :991-1018
[4]   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 [J].
王德文 ;
蔡昉 ;
张学辉 .
人口研究, 2004, (05) :2-11
[5]  
人口老龄化经济效应分析[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军著, 2005
[6]  
Demographic change,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and savings[J] . David E. Bloom,David Canning,Richard K. Mansfield,Michael Moore.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 2007 (1)
[7]   The Chinese saving puzzle and the life-cycle hypothesis [J].
Modigliani, F ;
Cao, SL .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4, 42 (01) :145-170
[8]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 of Saving: Aggregate Implications and Tests[J] . Albert Ando,Franco Modigliani.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6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