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苏门答腊岛近海三次大地震能量辐射源时空特征

被引:2
作者
许力生 [1 ]
杜海林 [1 ]
张红霞 [1 ]
张勇 [2 ]
李春来 [1 ]
赵华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
关键词
苏门答腊地震; 逆时成像技术; 非平面波台阵技术; 能量辐射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7年9月12~13日在苏门答腊西海域发生了3次震级分别为MW8.4,MW7.9和MW7.0的强烈地震.用全球范围内震中距在30°~90°的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的资料,借助于逆时成像技术,重新确定了这三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利用北京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33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构成的"广义"台阵,借助于非平面波台阵技术,构建了这三次地震能量辐射源的时空变化图像,获得了它们的破裂持续时间、破裂尺度以及破裂速度,讨论了3次地震能量辐射源的相互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085 / 209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利用初至压缩波对2004年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破裂直接成像 [J].
刘宁 ;
陈棋福 ;
钮凤林 ;
陈颙 .
科学通报, 2007, (11) :1312-1316
[2]   海啸、地震海啸与海啸地震 [J].
陈运泰 ;
杨智娴 ;
许力生 .
物理, 2005, (12) :864-872
[3]  
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能量辐射源的频率域台阵技术分析[D]. 张红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7
[4]  
2004年苏门答腊—安达曼大地震能量辐射源的时间域台阵技术分析[D]. 杜海林.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7
[5]  
Evidence for azimuth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rupture propagation of the 1999 Chi‐Chi, Taiwan Earthquake from dense seismic array observations[J] . Bor‐Shouh Huang.Geophys. Res. Lett. . 2001 (17)
[6]  
The 1992 Nicaragua earthquake: a slow tsunami earthquake associated with subducted sediments .2 Kanamori H,Kikuchi M. Nature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