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是否导致台风增强:古风暴学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33
作者
廖淦标 [1 ]
范代读 [2 ]
机构
[1] Department of Oceanography and Coastal Sciences,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古风暴学; 台风; 灾害; 重现期; 代用记录; 全球变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近年来台风活动异常,它是全球变暖的结果,还是处在年代际变化的活跃期,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争论的焦点和热点.由于台风器测年限太短,对台风生成、发展和演化的复杂过程和机制认识不足,特别是对破坏力巨大的超强台风活动规律的认识更是有限,因此亟需延长台风资料的时间序列."古风暴学"便是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学科,始于20世纪90年代,通过研究地质记录和历史文献,重建器测时代之前几百年至数千年的古台风活动规律.在对近十几年来古风暴学主要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代用记录在古风暴学研究中的发展和前景.古风暴学研究开始由比较单一地依靠典型风暴沉积特征,逐步发展为综合运用微体化石、有机元素比值和同位素等方法,进行风暴事件沉积的判识.近年来又发展了树轮、洞穴石笋和珊瑚礁等年生长微层的氧同位素分析法.历史文献资料也得到比较系统的整编和分析.已有的研究表明,台风登陆频数与全新世气温长周期波动不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台风活动与ENSO的关系是长期的、稳定的,LaNia年登陆中国的台风数和登陆中、北美洲的飓风数明显多于ElNio年,这与现代台风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另外,台风路径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但二者之间的长周期关系仍不清楚.这些认识对于理解全球变化与台风趋势性变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古风暴学研究今后需加强:(ⅰ)代用记录形成和保存机制的研究;(ⅱ)不同代用记录的对比验证;(ⅲ)区分风暴沉积与海啸等其他高能事件沉积;(ⅳ)古风暴强度的重建工作;(ⅴ)数值模拟;(ⅵ)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古风暴学对比研究,增强台风发生机制与周期性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489 / 150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最近一千年来我国的登陆台风及其与ENSO的关系 [J].
梁有叶 ;
张德二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2) :120-121
[2]   影响我国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J].
林惠娟 ;
张耀存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2) :218-226
[3]   我国小冰期盛期的气候环境 [J].
王苏民 ;
刘健 ;
周静 .
湖泊科学, 2003, (04) :369-376
[4]   有孔虫指示的珠江口全新世风暴潮沉积信息 [J].
黄光庆 ;
严维枢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04) :423-426
[5]   杭州湾庵东浅滩地貌演变规律 [J].
李炎 ;
谢钦春 .
东海海洋, 1993, (02) :25-33
[6]   长江口区有机碳同位素地球化学 [J].
蔡德陵 ;
F.C.Tan ;
J.M.Edmond .
地球化学, 1992, (03) :305-312
[7]   长江三角洲南部古沙堤(冈身)的沉积特征、成因及年代 [J].
刘苍字 ;
吴立成 ;
曹敏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5, (01) :55-66
[8]   我国浊流与其他重力流沉积研究进展概况和发展方向问题刍议 [J].
孙枢 ;
李继亮 .
沉积学报, 1984, (04) :1-7
[9]   淤泥质海岸的沉积和砂体 [J].
李从先 ;
李萍 .
海洋与湖沼, 1982, (01) :48-59
[10]   风暴潮对淤泥质海岸的影响——以江苏省淤泥质海岸为例 [J].
任美锷 ;
张忍顺 ;
杨巨海 ;
章大初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3, (04)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