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网络参与:新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12
作者
尹冬华
机构
[1] 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
关键词
公民网络参与; 政治系统论; 公共领域; 议程设置; 新政治系统论;
D O I
10.16029/j.cnki.1008-410x.2010.02.013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50302 ;
摘要
公民网络参与包括舆论生成和政治影响两个环节,即事件经由媒体议程设置后,在网络公共领域引起广泛讨论,并结成充当政治输入的网络舆论,进而推动政府的政策与制度调整。传统的理论范式无法解释为何有些问题能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些问题却被忽视,也无法就网络舆论引发的政府行为、公共政策甚至制度的变迁做出应有的理论回应。在修正经典系统论基础上提出的新政治系统理论分析框架,有助于全面解析网络参与的这一动态过程,阐释公民网络参与的生成逻辑和政治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和谐社会构建.[M].周建明,胡鞍钢,王绍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公众舆论.[M].(美)沃尔特·李普曼(WalterLippmann)著;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  
传播与社会影响.[M].(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GabrielTarde)著;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M].程曼丽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大众传播学.[M].常昌富;李依倩编选;关世杰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  
舆论学.[M].陈力丹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7]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
[8]  
新闻学大辞典.[M].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9]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美)伊斯顿(Easton;D.)著;王浦劬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
[10]   从“小众”走向“大众”——网络时代博客传播的理论逻辑 [J].
倪明胜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9, 11 (03) :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