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音、重调和声调

被引:12
作者
江荻 [1 ,2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3] 不详
[4] 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
[5] 不详
关键词
重调; 声调; 东亚语言; 非洲语言; 印欧语言; 词形结构(词音节形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01 [语音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英语等印欧语言的重音、非洲语言的重调、东亚和东南亚语言的声调讨论语音材料选用和语音材料的组织方式及其后果,并尝试透过其间的差异来揭示不同类型语言的词音节形式与语音材料的关系。文章讨论了与声调和重调相关的重音问题;重点对比分析了汉语和非洲语言的音高调,重新界定非洲语言音高调性质并用"重调"名之;提出音高材料组织规则:重调是由多音节性词形结构的音高组合对比形成的,声调是由单音节性词形结构的音高聚合对比形成的;重音、重调和声调或是以不同材料或是以不同组织方式达成的语法化语音要素,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重音、信息和语言的分类 [J].
端木三 .
语言科学, 2007, (05) :3-16
[2]   连续话语中双音节韵律词的重音感知 [J].
王韫佳 ;
初敏 ;
贺琳 ;
冯勇强 .
声学学报, 2003, (06) :534-539
[3]   语音材料与语音表达方式的演变 [J].
江荻 .
语言科学, 2003, (03) :3-12
[4]   汉语的韵律词与韵律短语 [J].
王洪君 .
中国语文, 2000, (06) :525-536
[5]   论声调的起源和声调的发生机制 [J].
江荻 .
民族语文, 1998, (05) :11-23
[6]   北京话两字组正常重音的初步实验 [J].
林茂灿 ;
颜景助 ;
孙国华 .
方言, 1984, (01) :57-73
[7]  
汉语韵律词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邓丹, 2010
[8]  
汉语变调构词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孙玉文著, 2000
[9]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洪君著, 1999
[10]   Syllables [J].
Fudge, E. C. .
JOURNAL OF LINGUISTICS, 1969, 5 (02) :25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