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夷平面与岩溶时代及其起始高度

被引:43
作者
崔之久
高全洲
刘耕年
潘保田
陈怀录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2]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
[3]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 北京
[4] 北京
[5] 兰州
[6] 兰州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夷平面; 时代; 高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青藏高原夷平面形成的时代、性质和原始高度等是解决高原隆升这一世界瞩目课题的关键。李吉均等指出夷平面在高原隆升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杨逸畴、李炳元等曾提出高原上有山原面和盆地面两级夷平面。Shackleton和常承法认为仅有一级夷平面(4500~6000m),时代在10MaBP以前的中新世。早在60年代本文作者之一就认识到古岩溶研究是高原隆升的有力证据。1994年本文作者又根据当时已知数据也撰文指出高原夷平面(包括岩溶面)可以追溯到15MaBP,但由于测年数据有限未能对夷平面性质及原始高度做深入的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402 / 140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青藏高原上的喀斯特(摘要)
    王富葆
    [J]. 中国岩溶, 1990, (03) : 83 - 84
  • [2]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李吉均
    文世宣
    张青松
    王富葆
    郑本兴
    李炳元
    [J]. 中国科学, 1979, (06) : 608 - 616
  • [3] 西藏地貌[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