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区玉米水肥空间耦合效应 Ⅰ.氮素的吸收和残留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20
作者
邢维芹
骆永明
王林权
李生秀
李立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4] 南京
[5] 陕西杨凌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水肥空间耦合; N素残留; 环境效应;
D O I
10.13758/j.cnki.tr.2003.02.007
中图分类号
S513.06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半干旱地区不同灌水量和水肥空间耦合方式下玉米对N素的吸收及玉米收获后N素在1.0m土体中的残留。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灌水方式(均匀施肥均匀灌水、全生育期灌水量为2500 m3/hm2)相比,在全生育期灌水量为1125 m3/hm2和600 m3/hm2的水平下,均匀施肥交替灌水、水肥同区交替灌水、水肥异区交替灌水3种不同水肥空间耦合方式在玉米植株吸收N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增加了肥料N在60cm以上土壤中的残留量,从而减小了N向下层土壤淋溶的可能;相同灌水量下,60cm以上层次土壤N素残留量大小顺序为:水肥异区交替灌水处理>水肥同区交替灌水处理>均匀施肥交替灌水处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Modelling corn rooting patterns and their effects on water uptake and nitrate leaching [J].
Benjamin, JG ;
Ahuja, LR ;
Allmaras, RR .
PLANT AND SOIL, 1996, 179 (02) :223-232
[2]   半干旱区夏玉米的水肥空间耦合效应 [J].
邢维芹 ;
王林权 ;
李生秀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1, (03) :150-153
[3]   交替隔沟灌溉水分入渗特性 [J].
潘英华 ;
康绍忠 .
灌溉排水, 2000, (01) :1-4
[4]   重视土壤、水和肥料资源利用与保护新技术研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J].
吕世华 ;
张福锁 ;
刘学军 ;
曾祥忠 .
西南农业学报, 1999, (S2) :26-31
[5]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农田水肥效应研究 [J].
兰晓泉 .
土壤通报, 1998, (04) :18-20
[6]   氮肥、干旱胁迫、基因型差异对冬小麦吸氮量的效应 [J].
樊小林 ;
李玲 ;
何文勤 ;
尚浩博 ;
汪沛洪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8, (02) :131-137
[7]   农田土壤施用化肥的负效应及其防治对策 [J].
汪建飞 ;
邢素芝 .
农业环境保护, 1998, (01) :41-44+49
[8]  
旱地农田肥水协同效应与耦合模式.[M].汪德水主编;.气象出版社.1999,
[9]  
水肥耦合效应与协同管理.[M].穆兴民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10]  
氮素 产量 环境.[M].陈子明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