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穗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6
作者
马洪文 [1 ]
王昕 [1 ]
代晓华 [2 ]
殷延勃 [1 ]
王坚 [1 ]
强爱玲 [1 ]
刘炜 [1 ]
史延丽 [1 ]
机构
[1]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
[2] 宁夏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粳稻; 穗部性状; 加性-显性; 遗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粳稻12个杂交亲本和36个F1代组合穗部的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一次枝梗数及二次枝梗数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性状的加性及显性效应都达极显著水平,加性遗传方差分量比率较显性大,其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受加性及显性基因共同控制;各性状F1代显性效应预测值显性,各性状在不同组合间的表现是不一致的,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性状在各组合间的显性效应基本一致,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性状在组合间有较大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206 / 20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水稻穗部性状研究进展 [J].
邱福林 ;
隋国民 .
辽宁农业科学, 2003, (05) :26-28
[2]   北方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形态育种初探 [J].
郝宪彬 ;
华泽田 ;
苏玉安 ;
王岩 ;
张忠旭 ;
王彦荣 ;
李全英 ;
沈枫 .
杂交水稻, 2002, (04) :5-7
[3]   水稻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英文) [J].
陈温福 ;
徐正进 ;
张文忠 ;
张龙步 ;
杨守仁 .
作物学报, 2001, (05) :665-672+681
[4]   水稻的产量潜力与株型演变 [J].
徐正进 ;
陈温福 ;
张文忠 ;
刘丽霞 ;
周淑清 ;
张龙步 ;
杨守仁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6) :534-536
[5]   籼粳杂交稻穗部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分析 [J].
王雪仁 ;
梁康迳 ;
兰斌 .
福建稻麦科技, 2000, (03) :1-3
[6]   籼粳杂交稻穗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 [J].
梁康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1) :79-83
[7]   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超级稻育种 [J].
杨仁崔 .
世界农业, 1996, (02) :23-24
[9]  
遗传模型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教育司主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