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革命与人的现代化

被引:11
作者
胡百精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D O I
10.16057/j.cnki.31-1171/g2.2023.01.003
中图分类号
A81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050302 ;
摘要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突出强调了现代化和复兴之路的一个重要价值基准: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而人非独存的个体,交往的现代化或人在交往中使自身现代化,乃现代化应有之义。若将“传播”的本义还复至交往,且将交往理解为事关人之存在、共同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源问题之一,那么传播学理应更关怀“现代人”的命运,担起交往现代化的历史主题,提供本学科视野的现代化论述。
引用
收藏
页码:3 / 6+18 +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J].
臧峰宇 .
中国社会科学, 2022, (07) :39-55+204
[2]   现代个体权利与儒家传统中的“个体” [J].
孙向晨 .
文史哲, 2017, (03) :90-105+166
[3]  
义的谱系.[M].陈乔见.商务印书馆.2022,
[4]  
现代性的教训.[M].(英) 拉莫斯; 著.东方出版社.2010,
[5]  
名家与荀子.[M].牟宗三; 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6]  
船山全书.[M].(明) 王夫之; 撰.岳麓书社.2010,
[7]  
晚学盲言.[M].钱穆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  
中国历史研究法.[M].钱穆著;.三联书店.2001,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