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红笛鲷繁殖特性及诱导产卵的初步研究

被引:6
作者
蔡泽平
李沫
胡超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东广州
[3] 广东广州
关键词
紫红笛鲷; 繁殖特性; 雌雄同体; 性别转化; 诱导产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65.3 [海水鱼];
学科分类号
090801 ;
摘要
描述紫红笛鲷Lutjanusargentimaculatus繁殖特性及人工诱导产卵的试验结果。紫红笛鲷养殖群体具有不完全的先雄后雌的性转化现象。1、2龄鱼全部为雄鱼,性腺成熟系数(GSI)为2.07%—4.85%;3龄亲鱼80%为雄鱼,20%转化为雌雄同体;4龄亲鱼性别转化基本确定,多数亲鱼为纯粹具有生殖机能的雄鱼,而在雌雄同体的亲鱼性腺中具有明显雌性第一性征的雌鱼仅占30%左右;雌雄同体的亲鱼性腺GSI为4.12%—8.09%,其中的卵巢GSI小于2%,4龄雌鱼怀卵量约70—100万粒;紫红笛鲷卵母细胞属非同步性发育,一个生殖季节能多次产卵。试验结果表明:低剂量的LHRH A2(3μg·kg-1)多次注射能有效地促进性腺发育、逐步成熟,并最终产卵,但对卵径小于300μm的亲鱼卵巢没有明显的诱导效果。在5μgLHRH A2+1000I UHCG·kg-1或5μgLHRH A2+500IUHCG·kg-1两种不同剂量的混合激素作用下,亲鱼的性腺都能迅速发育成熟,并能在小型循环式产卵池中自然产卵和受精。在水温为26.0—29.5℃的产卵池中,激素效应时间为35—43h。LHRH A2和HCG混合激素对卵母细胞直径达到400μm以上的紫红笛鲷亲鱼具有良好的促熟和催产效果,催产率达100%。如何减轻亲鱼之间相互残杀是改善雄鱼生理状况、保证雄鱼质量和提高卵子受精率必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不同食物对紫红笛鲷幼鱼的生长和氮排泄的影响 [J].
李沫 ;
蔡泽平 .
热带海洋学报, 2002, (03) :85-89
[2]   珠江口紫红笛鲷的池养生长与饲养 [J].
张邦杰 ;
梁仁杰 ;
毛大宁 .
水产养殖, 1998, (06) :14-16
[3]   紫红笛鲷的养殖附视频 [J].
黎祖福 ;
张伟民 ;
陶小林 .
海洋科学, 1995, (06) :5-7
[4]   笛鲷科鱼类养殖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J].
陆忠康 .
现代渔业信息, 1994, (04) :12-14+18
[5]  
鱼类育种学.[M].楼允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6]  
海洋生物技术原理和应用.[M].张士璀等 主编.海洋出版社.1997,
[7]  
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M].黄宗国 主编;国家海洋局管理监测司 编.海洋出版社.1994,
[8]  
动物遗传学.[M].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