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学观察

被引:31
作者
常暖
韩冰
李同玺
机构
[1] 山西省大同医学专科学校
[2] 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模型.动物;大鼠;组织细胞化学;病理学.临床;
D O I
10.13315/j.cnki.cjcep.1998.01.033
中图分类号
R-332,R711.71 [];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目的: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取大鼠55只,用手术移植法造模,并分别于术后4周、12周,运用光镜、电镜和组化方法做进一步观察。结果:造模成功率在85%(37/43)左右,移植物外观呈隆起的小包状,其体积在移植后4周及12周时无明显变化(P>0.05)。异位内膜具有子宫内膜的基本组织结构,表面上皮糖原、RN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内膜(P<0.01),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活性也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该模型异位内膜生长稳定,具有类似于人类EMT的形态学及组织化学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1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