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抵债协议的法理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载“朱俊芳案”评释

被引:78
作者
陆青
机构
[1]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
以房抵债; 流押条款; 让与担保; 代物清偿; 变相高利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5 [解释、案例];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朱俊芳案"中,当事人针对同一笔款项先后签订房屋买卖和借款合同两份协议,并在借款协议中约定某种"以房抵债"的处理方式。对此,最高人民法院以本案存在两个"并存而又联系"的合同关系来解释案涉协议的性质,试图通过现有合同法和债法规则,探索出审理"以房抵债"协议纠纷的新型路径,但在案件事实的梳理和案涉条款法理构造的解读上存在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对于"以房抵债协议"的性质以及由此在当事人之间形成的具体法律关系,存在广泛的解释空间,应在现有法秩序框架下,结合当事人订立合同的主观意图、客观情势及相关民法原理和制度作出更为审慎的判断。就"以房抵债协议"与流押条款的关系,也应通过考察相关约定内容对当事人法律地位的实际影响后再作综合判断:一方面,需要避免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不当干预,另一方面,同样应该避免当事人通过"以房抵债协议"规避流押禁令的变相高利贷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81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代物清偿中的合意基础与清偿效果研究 [J].
肖俊 .
中外法学, 2015, 27 (01) :43-59
[2]   关于让与担保的司法态度及实务问题之解决 [J].
王闯 .
人民司法, 2014, (16) :15-20
[3]   借贷关系中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并备案登记属于让与担保 [J].
梁曙明 ;
刘牧晗 .
人民司法, 2014, (16) :4-8
[4]   也论“后让与担保”——与杨立新教授商榷 [J].
董学立 .
中国法学, 2014, (03) :288-304
[5]   合同联立问题研究 [J].
陆青 .
政治与法律, 2014, (05) :94-106
[6]   新类型担保的法律定位 [J].
陈本寒 .
清华法学, 2014, 8 (02) :87-100
[7]   以物抵债协议不宜认定为流质契约 [J].
刘琨 .
人民司法, 2014, (02) :51-57+1
[8]   作为民法学方法的案例研究进路 [J].
周江洪 .
法学研究, 2013, 35 (06) :19-23
[9]   后让与担保:一个正在形成的习惯法担保物权 [J].
杨立新 .
中国法学, 2013, (03) :7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