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5 条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周期的动态变迁测度
被引:4
作者:
隋建利
[1
,2
]
龚凯林
[2
]
刘金全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2] 吉林大学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贸易周期;
协同度;
结构突变点;
非线性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
D O I:
10.19592/j.cnki.scje.380774
中图分类号:
F752.7 [与各国贸易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摘要:
文章基于1996-2017年期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年度数据,运用附加结构突变点的非线性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测度中国与沿线国家整体、各区域、各国双边贸易周期的阶段性差异和时变性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周期在2008年前后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在突变点后,中国与沿线国家整体、各区域的双边贸易平均增长率以及高、低平均增长率普遍大幅降低。(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区域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欧盟区域遭受的冲击相对最深,亚洲非盟区域次之。此外,与联盟区域相比较,非联盟区域抵御双边贸易市场剧烈波动的能力更加有限。(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各区域、各国的双边贸易周期普遍表现出收缩惰性的"亚洲金融危机效应"(1996-2000年)、强势扩张的"WTO效应"(2001-2007年)、宽幅震荡的"全球金融危机效应"(2008-2012年)以及"V型"复苏发展的"‘一带一路’效应"(2013-2017年)。(4)沿线各国双边贸易的动态演化特征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同时,沿线各国经历双边贸易扩张以及收缩的时点、持续期、累计时间普遍存在差异。协同性程度指标进一步显示,沿线各国与整体双边贸易周期的协同度普遍较高,且突变点后沿线各国与整体的协同度普遍高于突变点前。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105
页数:2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