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视域中的政治仪式——一项基于戏剧隐喻的考察

被引:14
作者
王海洲
机构
[1]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政治仪式; 戏剧隐喻; 权力; 象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05 [];
学科分类号
030203 ; 0305 ;
摘要
具有浓厚传统意蕴的政治仪式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戏剧隐喻则为政治仪式研究开辟了一条后现代式的分析路径。以"戏剧化"为核心内涵,通过戏剧在隐喻意义上的逻辑引导,政治仪式可被视作一种政治权力生产和再生产的特殊装置,其结构、功能和目的,与政治合法性的获取、维系和颠覆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政治仪式中的合法性建构依靠时空环境、人员安排和器物设置等诸多展布方式,通过实施规训与控制、提供忠诚与信仰,以及贯彻仪式化策略等一系列操演行为得以实现。同时,对权力和合法性的认知经由政治仪式被转换为社会记忆,刻录并埋藏在政治生活的表面纹理和深层结构之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57+160 +16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20世纪后期国外政治人类学研究的趋向 [J].
董建辉 .
国外社会科学, 2003, (01) :10-15
[2]  
合法性的争夺.[M].王海洲;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3]  
戏剧、场景及隐喻.[M].(美) 特纳; 著.民族出版社.2007,
[4]  
仪式思维.[M].(意) 佩尔尼奥拉; 著.商务印书馆.2006,
[5]  
写文化.[M].(美)克立福德(Clifford; E. J. ),(美)马库斯(Marcus; G. E. )编.商务印书馆.2006,
[6]  
仪式过程.[M].黄剑波;柳博赟译;维克多·特纳(VictorTurner)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  
恶的象征.[M].(法)保罗·里克尔(PaulRicoeur)著;公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  
礼物.[M].(法)马塞尔·莫斯(MarcelMauss)著;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  
宗教社会学史.[M].(意)罗伯托·希普里阿尼(RobertoCipriani)著;高师宁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  
国家精英.[M].(法)P.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著;杨亚平译;.商务印书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