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有名词提升移位与格理论

被引:111
作者
韩景泉
机构
[1] 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湖南长沙
关键词
领有名词提升移位; 格理论; 部分格; 语链传递格位; 概括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314 [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201 ;
摘要
本文以Chomsky生成语法的“格理论”为参照,对极具理论意义的“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进行探讨,着重就其中名词词组格位指派解释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种新的解释方案。在以“张三被杀了父亲(NP1+ Vt-passive+NP2)”和“张三死了父亲(NP1+Vi+NP2)”为代表的两句式中,表层主语位置上的名词词组NP1与动词之后宾语位置上的名词词组NP2在D-结构中属于同一个更大的名词词组NP3的两个姐妹成分,构成“领有NP1+隶属NP2”结构关系,充当深层逻辑宾语。后来,经过派生移位领有名词NP1同隶属名词NP2分离;提升到了表层主语的位置。有的相关研究认为,领有名词词组NP1提升移位在于为自己获取一个主语格,而保留在原位不动的隶属名词词组NP2则可获得部分格。本文试图论证,用“部分格”来解释宾语位置上NP2赋格面临种种理论弊端;D-结构中的NP1本身是有格的,它的提升移位目的在于为整个深层逻辑宾语结构(而不是为自己)寻求赋格。文章主张放弃“部分格”,引入“语链传递格位”概念对之加以处理,即:提升移位后的领有名词NP1是通过与自己移位后留下的语迹所形成的语链将自己在主语位置上获得的主语格位传递给整个深层逻辑宾语结构NP3。这一新的论述有利于简化语法体系,提高普遍原则的解释力和概括
引用
收藏
页码:262 / 272+261 +26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认知语法的概括性 [J].
沈家煊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01) :29-33+79
[2]   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附视频 [J].
徐杰 .
当代语言学, 1999, (01) :16-29+61
[3]   关于存现结构的理论探讨 [J].
顾阳 .
现代外语, 1997, (03) :17+16+18-27
[5]  
汉语语法论文集[M]. 商务印书馆 , 吕叔湘著, 1984
[6]  
语法讲义[M]. 商务印书馆 , 朱德熙[著], 1982
[7]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 商务印书馆 , 丁声树等著, 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