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5
作者:
俞峰
姜晓钟
陈万涛
赵云富
周晓健
机构:
[1]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口腔科,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口腔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肿瘤生物实验室,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口腔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肿瘤生物实验室上海,上海,上海,上海,上海
来源: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唾液腺;
血管新生;
转移;
预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9.8 [口腔、颌面部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了解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1例手术治疗的原发SACC患者进行60~159个月随访,并用CD34和VEGF单抗对其石蜡切片进行SP免疫组化染色。然后分别测定各切片的MVD值和VEGF的平均光密度(O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TNM分期、MVD值和OD值均与SACC生存率有相关性(P=0.047、0.000、0.001、0.024),其中MVD在Cox分析中更具显著性意义(P=0.000)。MVD值在术后死亡分组、转移分组、带瘤分组、病理类型和TNM分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29、0.045、0.019、0.031、0.000)。OD值在术后死亡分组、TNM和病理类型分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37、0.013、0.014)。Fisher检验显示,MVD分组间的SACC远处转移率有显著差异(P=0.032)。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VD值和OD值间呈线性正相关(P=0.029)。结论本研究表明,MVD、OD值均与SACC的生存预后显著相关,且MVD更具预后价值;MVD与SACC远处转移有显著相关性;VEGF在SACC中的过量表达,可使MVD值显著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443 / 446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