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环境下基于安全势场理论的车辆跟驰模型

被引:38
作者
李林恒 [1 ,2 ,3 ]
甘婧 [1 ,3 ]
曲栩 [1 ,2 ,3 ]
冒培培 [1 ,2 ,3 ]
冉斌 [1 ,2 ,3 ]
机构
[1]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2] 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智能网联交通联合研究院
[3] 东南大学城市智能交通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安全势场; 人工蜂群算法; 跟驰模型; 智能网联环境;
D O I
10.19721/j.cnki.1001-7372.2019.12.008
中图分类号
U495 [电子计算机在公路运输和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0838 ;
摘要
为有效刻画未来智能网联环境下交通流微观跟驰行为,以更加精确地进行车辆的运动决策,建立了基于安全势场理论下的车辆跟驰模型。模型以势场理论为基础,首先阐述了交通环境中安全势场的客观性、普遍性以及可测性,然后通过引入加速度参数对既有安全势场模型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安全势场模型能够有效刻画出在不同速度、加速度值下车辆安全势场的变化趋势。在分析安全势场变化基础上,构建的车辆跟驰模型强化了加速度参数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由于不同速度、加速度信息在智能网联环境下车辆可以实时获取,因此该模型可应用于未来智能网联环境中。此外,在模型参数标定过程中,通过对NGSIM数据进行筛选,得到含有较多减速停车以及启动加速状态的轨迹数据,共筛选得到412组NGSIM真实跟驰车对数据,并最终利用人工蜂群算法对该模型进行参数标定。为评估模型仿真效果,选择OVM模型、IDM模型与本文模型进行比较,并选取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为参数标定结果评价与验证的指标,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安全势场理论的车辆跟驰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适用于描述考虑加速度参数条件下的跟驰行为,可为今后智能网联环境下车辆微观驾驶安全决策、交通流中观安全势场分布、交通流宏观状态估计等奠定理论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基于场力的驾驶员影响因素交通流动力学模型 [J].
陈永 ;
贺红 ;
张薇 ;
周宁 .
力学学报, 2018, 50 (05) :1219-1234
[2]   智能网联交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J].
冉斌 ;
谭华春 ;
张健 ;
曲栩 .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8, 9 (02) :119-130
[3]   车辆跟驰行为建模的回顾与展望 [J].
王殿海 ;
金盛 .
中国公路学报, 2012, 25 (01) :115-127
[4]   基于人工势能场的跟驰模型 [J].
陶鹏飞 ;
金盛 ;
王殿海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1 (04) :854-858
[5]  
基于心理场理论的驾驶行为建模[D]. 陶鹏飞.吉林大学 2012
[6]  
考虑人—车—路因素的行车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 吴剑.清华大学 2015
[7]  
Shared control with a novel dynamic authority allocation strategy based on game theory and driving safety field[J] . Mingjun Li,Xiaolin Song,Haotian Cao,Jianqiang Wang,Yanjun Huang,Chuan Hu,Hong Wang.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 2019
[8]  
Impacts of traffic congestion on fuel rate, dissipation and particle emission in a single lane based on Nasch Model[J] . Wei Pan,Yu Xue,Hong-Di He,Wei-Zhen Lu.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 . 2018
[9]  
A Simplified Car-following Model Based on the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J] . Chenggang Li,Xiaobei Jiang,Wuhong Wang,Qian Cheng,Yongjun Shen.Procedia Engineering . 2016
[10]  
A simple nonparametric car-following model driven by field data[J] . Zhengbing He,Liang Zheng,Wei Guan.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