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风成沙物源及其粒度特征

被引:21
作者
姚正毅
屈建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风成沙; 来源; 粒度; 青藏铁路; 格拉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44 [环境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沿线地表松散沉积物广泛分布,为风沙活动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地表松散沉积物按成因分为现代风成沙,河流冲积物,古风成沙和洪积、湖积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格-拉段沿线风沙物质(沙丘沙、防沙体系积沙)样品(56个)平均粒径变化于1.29~3.25Φ之间,均值2.36Φ(0.19mm)。平均粒径在2~3Φ(0.25~0.125mm)之间的样品占总数的78.57%。粒度组成以细沙为主(65.20%),其次是中沙(20.53%),0.5~0.1mm范围重量百分比在49.44%~99.67%之间,平均为85.98%。在所有样品中,细沙和中沙合计在90%以上者占样品总数的55.36%。极细沙平均含量为7.99%,粗沙平均含量为5.50%。样品整体分选程度较好,标准偏差σ1在0.3~1.26之间,平均为0.58。偏度变化在-0.41到0.36之间,样品中以正态分布为主,占53.57%;正偏者占12.50%;负偏者占19.64%;极负偏和极正偏各占7.14%。KG值变化于0.56~1.24,平均为1.00,为中等峰态。KG值在0.90~1.11之间者占71.43%。粒度分析表明,不同来源沙物质粒度特征有明显的差别,能很好地反映其形成过程和环境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300 / 30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库姆塔格沙漠粒度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J].
何清 ;
杨兴华 ;
霍文 ;
王式功 ;
尚可政 ;
刘宏宜 .
中国沙漠, 2009, 29 (01) :18-22
[2]   浑善达克沙地土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粒度与养分变化研究 [J].
刘树林 ;
王涛 ;
屈建军 .
中国沙漠, 2008, (04) :611-616
[3]   青藏交通线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 [J].
王治华 .
地学前缘, 2007, (06) :31-37
[4]   毛乌素沙地南缘横向沙丘粒度分布及其对风向变化的响应 [J].
哈斯 ;
庄燕美 ;
王蕾 ;
王志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6) :42-51
[5]   长江源沱沱河区45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 [J].
张国胜 ;
时兴合 ;
李栋梁 ;
汪青春 ;
戴升 .
冰川冻土, 2006, (05) :678-685
[6]   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大风沙尘日数时空特征 [J].
白虎志 ;
董安祥 ;
李栋梁 ;
方锋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5, (03) :311-315
[7]   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 [J].
吴绍洪 ;
尹云鹤 ;
郑度 ;
杨勤业 .
地理学报, 2005, (01) :3-11
[8]   普若岗日冰原西侧冰前风沙地貌的形成与我国冰川型沙漠的发现 [J].
李孝泽 ;
姚檀栋 ;
屈建军 ;
张伟民 ;
董光荣 .
中国沙漠, 2003, (06) :100-105
[9]   普若岗日冰原毗邻地区风沙地貌及其环境演变 [J].
张伟民 ;
姚檀栋 ;
李孝泽 ;
屈建军 ;
韩添丁 .
冰川冻土, 2002, (06) :723-730
[10]   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J].
郑度 ;
林振耀 ;
张雪芹 .
地学前缘, 2002, (01) :9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