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技术研究(Ⅰ)——气象/气候信息的空间化技术途径

被引:64
作者
于贵瑞
何洪林
刘新安
牛栋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CERN综合研究中心
[3] 北京
关键词
陆地生态信息; 空间化技术; 气候值; 气候要素; 空间数据库; 数据资源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论文提出了构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化信息系统的基本设想,并且在回顾国内外气象/气候信息空间化研究的现状基础上,评价了已有的气象/气候信息要素空间化技术的发展,探讨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气象/气候信息空间化的技术途径,概要地介绍了研究小组在近年来的工作中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展望了这些成果的应用前景。我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技术研究和数据产品的开发是生态学、资源科学和环境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但建立一个适应于不同科学研究的精度、时空分辨率要求的陆地生态信息空间数据库需要较长期的努力和多学科领域的合作,也需要大量的作为科学研究基础数据平台建设的国家投资。
引用
收藏
页码:537 / 54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DalyC,GHTaylor,WPGibson.ThePRISMapproachtomappingprecipitationandtemperature. Proc.10thAMSConf.onAppliedClimatologyMeteorogicalSoc . 1997
[2]   中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技术研究(Ⅲ)——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 [J].
刘新安 ;
于贵瑞 ;
范辽生 ;
李正泉 ;
何洪林 ;
郭学兵 ;
任传友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6) :818-825
[3]   利用中国气候信息系统研究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 [J].
尚宗波 ;
高琼 ;
杨奠安 .
生态学报, 2001, (05) :689-694
[4]  
Hdobesch,OEtveito.Gep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inclimatologicalapplication. FinalReportProjectNo.5intheF-rameworkoftheClimatologicalProjectsintheApplicationGISAreainECSN . 2001
[5]   生态系统管理、生态信息科学与数据资源管理 [J].
于贵瑞 ;
牛栋 ;
何洪林 .
资源科学, 2003, (01) :48-53
[6]   东北地区热量资源栅格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J].
任传友 ;
于贵瑞 ;
刘新安 ;
牛栋 ;
李正泉 ;
范辽生 .
资源科学, 2003, (01) :66-71
[7]   中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技术研究(Ⅱ)——太阳辐射要素 [J].
何洪林 ;
于贵瑞 ;
刘新安 ;
苏文 ;
牛栋 ;
岳燕珍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5) :679-684+686
[8]   空间内插方法比较 [J].
李新 ;
程国栋 ;
卢玲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3) :260-265
[9]   东北地区降水与湿度气候资料的栅格化技术 [J].
李正泉 ;
于贵瑞 ;
刘新安 ;
范辽生 ;
王秋凤 ;
任传友 .
资源科学, 2003, (01) :72-77
[10]   东北地区辐射资源栅格化信息系统的建立 [J].
范辽生 ;
刘新安 ;
于贵瑞 ;
岳燕珍 ;
李正泉 ;
任传友 .
资源科学, 2003, (01) :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