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甲万古霉素临床药代动力学及血药浓度监测

被引:29
作者
张菁
胡瑾瑜
郁继诚
曹国英
施耀国
张婴元
机构
[1]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上海
[3] 上海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药代动力学; 治疗药物监测;
D O I
10.16718/j.1009-7708.2003.04.004
中图分类号
R96 [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100706 ;
摘要
目的 :比较国产去甲万古霉素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中的体内过程 ,为制订去甲万古霉素在治疗老年人感染时的合理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建立快捷、实用的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 (TDM)方法。方法 :同期对照研究去甲万古霉素在 1 0名健康老年受试者 (老年组 )和 1 0名健康年轻受试者 (年轻组 )中的药代动力学。以微生物法和荧光偏振免疫法 (FPIA)测定血药浓度 ,以微生物法测定尿药浓度。结果 :老年组和年轻组静脉滴注去甲万古霉素 80 0mg后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与年轻组比较 ,老年组表观分布容积 (Vd)增大 ,总清除率 (CLt)及肾清除率 (CLr)降低 ,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增加和消除半衰期(t1 /2 β)延长。以上各项药代参数在两组间差异均具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两组血药峰浓度相近 (P >0 .0 5 )。去甲万古霉素给药后 1 2h内的累积尿排出率老年组较年轻组明显为低 ,分别为 (77.1 3± 8.95 ) %和 (83.82± 1 6 .80 ) % (P <0 .0 1 ) ,但给药后4 8h两组的累积尿排出率相近 ,分别为 (85 .38± 8.6 2 ) %和 (86 .1 2± 1 6 .85 )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以微生物法和FPIA同时测定去甲万古霉素血清标本。两种测定方法测得结果呈良好线性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为Y =0 .75 34X - 0 .5 94 8(Y :微生物
引用
收藏
页码:202 / 20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 [J].
上海市细菌耐药性监测协作组 .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 (01) :1-9
[2]   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评价 [J].
汪波 ;
蒋红 ;
李秀清 ;
熊辉 ;
陈旭岩 ;
谭伟 .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1, (03) :187-189
[3]   抗菌药物在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 [J].
施耀国 ;
张婴元 ;
张菁 ;
王子平 ;
郁继诚 ;
汪复 .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 (01) :3-6
[4]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抗菌治疗进展 [J].
张婴元 .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 (01) :50-53
[5]  
实用抗菌药物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戴自英等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