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模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

被引:55
作者
赵素霞
牛海鹏
张捍卫
张合兵
张小虎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划; 模型;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高标准基本农田; 适宜性评价; 障碍因子; 新郑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8 [农田基本建设、农垦];
学科分类号
0828 ;
摘要
该研究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区域,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目标,提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位的概念,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并在基本农田现实生态位空间与最适宜生态位空间匹配度评判的基础上,将新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分为4个建设适宜性等级,明确了不同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适宜度。同时以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位最适值作为评判标准,构建了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了各障碍因子的限制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新郑市基本具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的面积为14 017.72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5.88%。需稍加整治即可达到基本农田建设条件的区域面积为21 121.15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8.99%;需全面整治才可达到基本农田建设条件的区域面积为4 559.37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42%;暂不适宜建设的区域面积为14 469.70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6.71%。2)新郑市耕地整体自然禀赋较好,制约新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障碍因子是灌溉保障率和土壤污染指数。3)利用生态位模型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丰富了生态位理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同时也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及规划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20 / 22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规划引导与耕地质量约束下农用地整理时序研究 [J].
潘洪义 ;
景伟力 ;
范婷 ;
马红菊 .
中国土地科学, 2015, 29 (08) :81-88+97
[2]   繁昌县后备土地资源多宜性评价 [J].
方婷婷 ;
程久苗 ;
费罗成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5, (05) :750-757
[3]   基于GIS的北京市怀柔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 [J].
崔勇 ;
刘志伟 .
中国土地科学, 2014, 28 (09) :76-81+94+97
[4]   基于四象限法的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与模式 [J].
唐秀美 ;
潘瑜春 ;
刘玉 ;
任艳敏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13) :238-246+293
[5]   高标准基本农田区域分布与建设潜力研究 [J].
王晨 ;
汪景宽 ;
李红丹 ;
李双异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S2) (S2) :226-229
[6]   基于元胞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 [J].
李红波 ;
张慧 ;
赵俊三 ;
袁磊 .
中国土地科学, 2014, 28 (06) :23-29+97
[7]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面临困境与对策初探 [J].
黄玉娇 ;
陈美球 ;
刘志鹏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 26 (11) :28-30+39
[8]   县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以四川省绵竹市为例 [J].
谭枭 ;
王秀茹 ;
汤怀志 .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26 (05) :1977-1983
[9]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方法 [J].
王新盼 ;
姜广辉 ;
张瑞娟 ;
赵婷婷 ;
曲衍波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0) :241-250
[10]   四川省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分区 [J].
冯锐 ;
吴克宁 ;
王倩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22) :24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