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低压力异常及其与产气性的关系

被引:11
作者
李仲东 [1 ]
过敏 [2 ]
李良 [3 ]
惠宽洋 [3 ]
永平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化工公司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塔巴庙地区; 上古生界; 低压力异常; 产气性;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6.04.008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压力的分布规律、压力历史恢复及其与产气性关系的详细分析,认为上古生界气藏现今属异常低压-常压气藏,各气藏及同一气层的不同区域多为不同的压力系统,气藏横向连通范围有限,与阿尔伯达埃尔姆沃斯地区典型的的深盆气藏有较大的区别;上古生界烃源岩流体压力的演化历史恢复结果及平衡深度法计算证实上古生界泥岩在最大埋深时(早白垩世末)古压力系数达1.46~1.62;现今上古生界储层的异常低压是由历史中的古高压演化而成的,目前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为一个高低压相间共存的复杂压力系统;区域压力封盖层——上石盒子组控制了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目前发现的天然气在纵向上集中分布于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及太原组;上古生界气层压力与气层分布、无阻流量、物性、气藏流体特征有较密切的关系,相对高压力的盒3段、盒2段、太原组为较有利层段,92%的高产气井分布在压力系数大于0.95的区域内,地层压力较低的山1段产气性较差。研究资料显示盒3、2段有明显的富集成藏过程。盒3、2段为下生上储富集型气藏,太2段表现为自生自储近距离聚集型气藏。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高产特征 [J].
袁志祥 ;
陈洪德 ;
陈英毅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6) :604-608
[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异常低压分布特征及形成过程 [J].
袁际华 ;
柳广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6) :792-799
[3]   我国煤层气储层异常压力的成因分析 [J].
李仲东 ;
周文 ;
吴永平 .
矿物岩石, 2004, (04) :87-92
[4]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石千峰组低压气藏特征 [J].
杨华 ;
姬红 ;
李振宏 ;
孙六一 .
地球科学, 2004, (04) :413-419
[5]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模式 [J].
王桂成 ;
王秀林 ;
莫小国 ;
张新建 ;
张亚敏 ;
张放东 ;
杨丽英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30-33
[6]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榆林地区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天然气成藏机理 [J].
王震亮 ;
张立宽 ;
孙明亮 ;
付金华 ;
席胜利 ;
刘斌 .
石油学报, 2004, (03) :37-43
[7]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盒8段—山西组深盆气压力特征 [J].
李熙哲 ;
冉启贵 ;
杨玉凤 .
天然气工业, 2003, (01) :126-127
[8]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回顾与思考 [J].
郝蜀民 .
天然气工业, 2001, (S1) :1-4
[9]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聚集规律 [J].
李良 ;
袁志祥 ;
惠宽洋 ;
刘树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3) :268-271+282
[1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上古生界气藏成藏机理 [J].
赵林 ;
夏新宇 ;
洪峰 .
天然气工业, 2000, (02) :17-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