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剩余能量释放速度判定煤岩冲击倾向性

被引:38
作者
张绪言
冯国瑞
康立勋
杨双锁
机构
[1]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关键词
剩余能量释放速度指数; 冲击倾向性; 冲击地压;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09.09.008
中图分类号
TD324 [冲击地压];
学科分类号
0819 ;
摘要
在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对现行冲击倾向性指标的特点及不足进行了分析,指出煤岩冲击倾向性是一个关于能量与时间的函数,提出了新的剩余能量释放速度指数,其物理意义是指煤岩破坏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释放的剩余能量,从能量与时间的角度揭示了冲击倾向性,并给出计算公式.进而指出通过改变弹性能量指数测试时的加载方式为载荷控制,同时提高煤岩破坏时AB段的采样频率即可以得到计算剩余能量释放速度指数所需要的全部参数的测试方法,并针对冲击地压矿井进行了实验研究,初步归纳出了相应的判别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165 / 116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朝阳煤矿深部冲击倾向性试验研究 [J].
李洪 ;
齐爽 ;
戴仁竹 .
煤矿安全, 2008, (07) :11-14
[2]   冲击倾向性与煤体细观结构特征的相关规律 [J].
赵毅鑫 ;
姜耀东 ;
张雨 .
煤炭学报, 2007, (01) :64-68
[3]   煤岩单轴压缩变形破坏机制及与其冲击倾向性的关系 [J].
潘结南 .
煤矿安全, 2006, (08) :1-4
[4]   一种新的岩爆倾向性指标 [J].
唐礼忠 ;
王文星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06) :874-878
[5]   煤岩体冲击倾向性指标评价 [J].
王宏图 ;
许江 ;
魏福生 ;
鲜学福 .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1999, (Z1) :204-207+210
[6]   冲击地压粘滑失稳机理的实验研究 [J].
齐庆新 ;
史元伟 ;
刘天泉 .
煤炭学报, 1997, (02) :34-38
[7]   冲击地压失稳理论的解析分析 [J].
潘一山 ;
章梦涛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6, (S1) :504-510
[8]   THE ANALYSIS OF ROCKBURST IN COALMINE [J].
潘一山 ;
章梦涛 ;
徐秉业 .
JournalofCoalScience&Engineering(China), 1996, (01) :32-38
[9]  
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 雷毅.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05
[10]   Probability interpretation of indirect risk criteria and estimate of rock-burst hazard in mining anthracite seams [J].
Tsirel, SV ;
Krotov, NV .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2001, 37 (03) :24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