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的温度效应

被引:30
作者
王浩
傅抱璞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太阳辐射; 湍流混合; 平流输送; 热传导方程; 指数律; 日射; 热辐射; 地面温度; 地表温度; 温度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陆地水体的温度效应。在模式中考虑了水陆间反射率差异、水体对太阳辐射的透射作用、水体的湍流混合、地面和水面的能量平衡以及土壤热传导方程等物理过程。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和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水体白天有降温效应,夜间有升温效应,这种效应晴天大于阴天;夏季白天的降温效应大于夜间的升温效应,冬季的情况则相反。大气通过湍流混合和风的平流输送使水体的特性影响到陆地上,在水体的下风岸可伸入10公里左右,在上风岸仅有2公里,受水体影响的高度为200—400米,岸上的温度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按指数律变化来接近内陆上的温度值。这种方法可用来进行水库的环境评价和湖泊气候资源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33 / 24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冷迳流的理论研究 [J].
王浩 ;
傅抱璞 .
气象学报, 1988, (04) :469-476
[2]   水上风速的变化 [J].
傅抱璞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01) :139-154
[3]  
微气象学[M]. - 科学出版社[美]豪根(D·A·Haugen), 1984
[4]  
The effect of water surface temperature on lake breezes and thermal internal boundary layers[J] . Raymond W. Arritt.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1987 (1)
[5]  
The influence of Lake Minchumina, Interior Alaska, on its surroundings[J] . Y. Kodama,F. Eaton,G. Wendler.Archives for Meteorology, Geophysics, and Bioclimatology Series B . 1983 (3)
[6]  
Observations of the convective plume of a lake under cold-air advective conditions[J] . R. G. Bill,R. A. Sutherland,J. F. Bartholic,E. Chen.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197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