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深还对土壤水分转移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邱立春 [1 ]
孙跃龙 [1 ]
王瑞丽 [1 ]
张旭东 [2 ]
窦森 [3 ]
关松 [3 ]
郭聃 [3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2]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3] 吉林农业大学
关键词
玉米; 秸秆粉碎; 深施还田; 土壤含水率; 土壤容重;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50615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0903 ; 090301 ;
摘要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将玉米秸秆切段、粗粉碎、细粉碎、细粉碎后压粒和细粉碎后氨化处理,研究玉米秸秆深施还田对土壤水分转移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粉碎程度越细,吸水能力越强,深施后土壤渗水速度越快;粉碎的秸秆较其他处理更能促进土壤水分竖直方向转移;各处理的蓄水能力表现为粉碎状秸秆处理>段状秸秆处理>CK(不施秸秆),且细粉碎、细粉碎后氨化处理在还田初期就能呈现出明显的蓄水效果;秸秆粉碎状态越细,深施后土壤容重减小的速度和幅度越大,细粉碎处理和细粉碎后氨化处理能在还田初期对减小土壤容重产生明显作用,播种后25 d,土壤容重减小幅度最大,分别达0.052和0.045 g/cm3;秸秆深施还田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产量排序为细粉碎>细粉碎后氨化处理>粗粉碎>细粉碎后压粒>秸秆切段>CK(不施秸秆),其中细粉碎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增加影响最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秸秆还田方式对农田土壤结构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李传友.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3)
[2]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及高油玉米产量的影响 [J].
刘玲 ;
刘振 ;
杨贵运 ;
李晓莎 ;
韩惠芳 ;
宁堂原 ;
李增嘉 ;
商艳丽 ;
马俊然 .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28 (05) :187-192
[3]   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附视频 [J].
战秀梅 ;
彭靖 ;
李秀龙 ;
李亭亭 ;
韩晓日 ;
宋涛 ;
潘全良 .
华北农学报, 2014, (03) :204-209
[4]   玉米秸秆持水深埋对辽西瘠薄耕地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J].
王喜艳 ;
窦森 ;
张恒明 ;
冯树成 ;
黄毅 .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23 (05) :76-81
[5]   秸秆热解气化技术在提高秸秆利用率方面的优势分析 [J].
林青山 ;
何艳峰 ;
刘金淼 ;
马欣欣 ;
刘广青 ;
贾立敏 ;
宋英豪 .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 (14) :4399-4403+4410
[6]   辽西半干旱区秸秆深还田对土壤含水量、容重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J].
邹洪涛 ;
马迎波 ;
徐萌 ;
闫洪亮 ;
范庆锋 ;
黄毅 ;
张玉龙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2, 43 (04) :494-497
[7]   辽西旱农区秸秆还田保水效果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J].
王静 ;
黄毅 .
山西农业科学, 2012, 40 (02) :113-116
[8]   秸秆粉碎氨化还田对土壤体积质量及持水特性的影响 [J].
王增丽 ;
王珍 ;
冯浩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11) :211-215
[9]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J].
路文涛 ;
贾志宽 ;
张鹏 ;
王维 ;
侯贤清 ;
杨保平 ;
李永平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3) :522-528
[10]   坡耕地中秸秆深施蓄水效果的试验研究 [J].
孔德刚 ;
张帅 ;
常晓慧 ;
赵永超 ;
翟利民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02) :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