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SARS时代中国大陆艾滋病议题的媒体呈现:框架理论的观点

被引:26
作者
张明新
机构
[1]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艾滋病报道; 公共健康; 社会框架; 政治框架; 框架分析; 议题; 新闻范式; 专业主义; SARS; 媒体呈现; 框架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 地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93 [卫生宣传教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建构主义范式的"框架分析"为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建构一个多维的框架分析理论结构,检视后SARS时代中国大陆主流传媒对以艾滋病为代表的公共健康议题的可能呈现/再现模式。该多维的框架分析理论结构包括"概念系统"、"议题/内容定位"、"文本结构"三个分析层次,适用于探索社会公共议题的媒介框架。通过对四家主流报纸386篇艾滋病议题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事件框架、防治框架和政治框架、片段框架分别在前述三个层次是媒体架构艾滋病议题的主要模式。较之于"党的新闻事业",专业主义媒体更倾向于以价值框架、社会框架和主题框架呈现艾滋病议题。在"医学社会性"基础上,公共健康还涉及社会公正和机会平等,这是本研究要揭示和讨论的重要意涵。本研究还就不同新闻范式下媒体艾滋病议题框架差异呈现的政治经济逻辑予以了初步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51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以个人权利看待公共健康 [J].
史军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3) :60-65
[2]   艾滋病报道中存在的误区 [J].
沈爱国 ;
徐锦杭 .
新闻实践, 2007, (06) :50-51
[3]   艾滋病新闻报道的问题与对策 [J].
何村 .
新闻战线, 2007, (06) :33-34
[4]   从公共卫生到大众健康:中国公共卫生政策的范式转变与政策挑战 [J].
刘继同 ;
郭岩 .
湖南社会科学, 2007, (02) :36-42
[5]   我国报纸艾滋病报道18年历程与价值取向演变 [J].
许正林 ;
祁晨旭 .
新闻记者, 2007, (01) :50-53
[7]   公共健康问题与政府的治理责任 [J].
王文科 .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 (09) :22-24
[8]   “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途径——写在央视《新闻调查》十周年之际 [J].
胡智锋 .
广告大观(媒介版), 2006, (04) :96-97
[9]   功利与正义:公共健康的伦理选择初探 [J].
史军 .
学术论坛, 2006, (07) :82-85
[10]   艾滋病与公共卫生政策 [J].
王立民 .
社会观察, 2005, (11)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