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72
作者
汤楠 [1 ,2 ]
吴艳华 [1 ,2 ]
李其林 [1 ,2 ]
李慧 [1 ,2 ]
机构
[1] 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2]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黄褐斑; 病因; 发病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58.42 [];
学科分类号
100206 ;
摘要
黄褐斑是临床上常见而难治的色素障碍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及机理尚不明确。传统医学认为黄褐斑与肝、情志、脾、肾、血瘀等有关,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与紫外线、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现将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对黄褐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引用
收藏
页码:302 / 30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氨甲环酸片联合Q开关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J].
蔡宏为 ;
纪青 ;
向耘 ;
孙凯亮 ;
马彩云 ;
钱苗新 .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 19 (02) :94-95
[2]   从补气益血治疗黄褐斑 [J].
付朝红 .
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 (03) :65-65
[3]   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理 [J].
周颖华 .
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4) :163-164
[4]   黄褐斑从“调理气血”论治探讨 [J].
尕丽娜 ;
罗小军 ;
张峻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16 (18) :234-235
[5]   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J].
邹宏超 ;
付香莲 .
皮肤病与性病, 2010, 32 (04) :27-29
[6]   中医辨证论治黄褐斑体会 [J].
方玲玲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0, 31 (11) :25-25
[7]   黄褐斑与酪氨酸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J].
张海霞 ;
梁乃龙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12 (09) :99-100
[8]   中医调经治疗黄褐斑60例 [J].
周潇 .
光明中医, 2010, 25 (08) :1394-1395
[9]   茶多酚与光子技术结合治疗黄褐斑的应用探索 [J].
韩秀萍 .
医学信息, 2010, 23 (03) :649-650
[10]   从浊阴论述黄褐斑 [J].
谢扬 ;
任雷生 ;
黄莺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 30 (11) :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