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春小麦穗发芽敏感性配合力的研究
被引:4
作者
:
刘生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宁夏农学院!宁夏永宁
刘生祥
宋晓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宁夏农学院!宁夏永宁
宋晓华
机构
:
[1]
宁夏农学院!宁夏永宁
来源
:
宁夏农学院学报
|
1997年
/ 01期
关键词
:
小麦;
穗发芽敏感性;
配合力;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S512.101 [];
学科分类号
:
0901 ;
摘要
:
选用5个穗发芽敏感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通过穗发芽敏感性遗传效应分析和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小麦穗发芽敏感性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影响,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估计值均较高;亲本品种穗发芽敏感性的一股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双亲均值与杂种值的相关性全部达极显著水平;在小麦抗穗发芽育种中,双亲都应具有抗穗发芽的特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小麦收获前种子发芽敏感性配合力的研究
[J].
肖文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北京,,安徽合肥,
肖文言
;
徐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北京,,安徽合肥,
徐风
.
作物学报,
1993,
(06)
:501
-508
[2]
冬小麦穗发芽抗性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
[J].
张海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
张海峰
;
R.S.Zemetra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
R.S.Zemetra
;
C.T.Liu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
C.T.Liu
.
作物学报,
1989,
(02)
:116
-122
[3]
小麦品种抗穗发芽性的鉴定筛选技术及其相关性的研究初报
[J].
吴兆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吴兆苏
;
魏燮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魏燮中
;
俞世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俞世蓉
;
徐成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徐成彬
.
种子,
1987,
(01)
:5
-8
[4]
作物数量遗传[M]. 农业出版社 , 刘来福 编著, 1984
[5]
植物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马育华 编著, 1982
←
1
→
共 5 条
[1]
小麦收获前种子发芽敏感性配合力的研究
[J].
肖文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北京,,安徽合肥,
肖文言
;
徐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北京,,安徽合肥,
徐风
.
作物学报,
1993,
(06)
:501
-508
[2]
冬小麦穗发芽抗性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
[J].
张海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
张海峰
;
R.S.Zemetra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
R.S.Zemetra
;
C.T.Liu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
C.T.Liu
.
作物学报,
1989,
(02)
:116
-122
[3]
小麦品种抗穗发芽性的鉴定筛选技术及其相关性的研究初报
[J].
吴兆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吴兆苏
;
魏燮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魏燮中
;
俞世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俞世蓉
;
徐成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徐成彬
.
种子,
1987,
(01)
:5
-8
[4]
作物数量遗传[M]. 农业出版社 , 刘来福 编著, 1984
[5]
植物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马育华 编著, 198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