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杂草薇甘菊在不同群落中的种子生产特征

被引:19
作者
张炜银
李鸣光
王伯荪
昝启杰
王勇军
机构
[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州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所
[4] 北京
[5] 广州
[6]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 深圳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外来杂草; 薇甘菊; 种群; 种子生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 3个群落薇甘菊种群种子生产的 3个特征即花序特征、种子产量和种子千粒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种群中小花数、结实率、种子产量和种子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 ,小花数变异范围为 932 81.6~ 15 4 6 98.0朵 /0 .2 5 m2 ;平均结实率为 2 5 .75 %~ 34.5 8% ;平均种子产量的变异范围为 2 36 73.4 0~ 5 2 6 16 .71粒 / 0 .2 5 m2 ;千粒重为 0 .0 880~ 0 .10 2 0 g。在以有性生殖为主的种群和以无性生殖为主的种群中 ,前者的种子较大。结合薇甘菊种群对环境的适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台湾相思林和芒草草丛中薇甘菊枝构件的分枝格局及其生物量 [J].
张炜银 ;
王伯荪 ;
李鸣光 ;
昝启杰 ;
王勇军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3) :346-350
[2]   薇甘菊学名订正及其近缘种的检索 [J].
王伯荪 ;
廖文波 ;
攀汝槐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5) :72-75
[3]   药物植物桃儿七不同种群种子产量初步研究 [J].
马绍宾 ;
姜汉侨 ;
黄衡宇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3) :363-368
[4]   外来杂草薇甘菊的分布及危害 [J].
昝启杰 ;
王勇军 ;
王伯荪 ;
廖文波 ;
李鸣光 .
生态学杂志, 2000, (06) :58-61+77
[5]   薇甘菊花的形态结构特征 [J].
胡玉佳 ;
毕培曦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6) :123-125
[6]   薇甘菊研究历史与现状 [J].
李鸣光 ;
张炜银 ;
廖文波 ;
王伯荪 ;
昝启杰 .
生态科学, 2000, (03) :41-45
[7]   不同生境和森林内薇甘菊的生存与危害状况 [J].
黄忠良 ;
曹洪麟 ;
梁晓东 ;
叶万辉 ;
冯惠玲 ;
蔡楚雄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 (02) :131-138
[8]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的形态、分类与生态资料补记 [J].
孔国辉 ;
吴七根 ;
胡启明 ;
叶万辉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 (02) :128-130
[9]   外来入侵杂草薇甘菊及其伴生种基本光合特性的比较 [J].
温达志 ;
叶万辉 ;
冯惠玲 ;
蔡楚雄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 (02) :139-146
[10]   外来杂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在我国的出现 [J].
孔国辉 ;
吴七根 ;
胡启明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 (01) :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