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冲动性人格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

被引:13
作者
朱相华
陈巧真
乔娟
梁光利
左晓伟
王成东
李娇
机构
[1] 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心理卫生研究所
[2] 济宁市传染病医院
关键词
儿童虐待; 冲动性人格; 小学生; 受虐待儿童; 冲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6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及损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研究受虐待小学生冲动性人格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BIS-11),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分别评估他们的冲动性人格和受虐待情况。结果受虐待者的无计划冲动性、动机冲动性和冲动性总分均高于未受虐待者[冲动性总分(40.39±10.68)分vs(30.34±10.26)分,t=5.96,P<0.01],男生的动机冲动性明显高于女生[(28.98±14.42)分vs(24.46±11.52)分,t=2.28,P<0.05]。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虐待总分与无计划冲动性、动机冲动性和冲动性总分呈正相关(r=0.337~0.514,P<0.01),忽视与冲动性人格所有因子和总分呈正相关(r=0.187~0.419,P<0.05或P<0.01),性虐待仅与动机冲动性呈正相关(r=0.192,P<0.05)。情感虐待对无计划冲动性、动机冲动性和冲动性总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85~0.395,t=1.975~5.589,P<0.05或P<0.01),忽视对无计划冲动性、注意冲动性和冲动性总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272~0.294,t=3.037~3.756,P<0.01),躯体虐待和性虐待对动机冲动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213,t=3.025,P<0.01;Beta值=0.157,t=2.441,P<0.05)。结论小学生的冲动性人格与受虐待经历有关,儿童虐待对冲动性人格的形成具有预测作用。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Trauma and multi-impulsivi-ty in the eating disorders. Corstorhpine E,Waller G,Lawson R,et al. Eating Behaviors . 2007
[2]   儿童虐待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 [J].
朱相华 ;
李娇 ;
陶敏 ;
杨永杰 ;
乔娟 ;
田玉湘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7, (02)
[3]   受虐待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与虐待经历的关系 [J].
朱相华 ;
杨永杰 ;
李娇 ;
龚广厚 ;
刘华 ;
陶敏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7, (01)
[4]  
Serotonergic blunting to meta-chlorophenylpiperazine (m-CPP) highly correlates with sustained childhood abuse in impulsive and autoaggressive female borderline patients. Thomas Rinne Herman G. M. Westenberg Johan A. den Boer and Wim van den Brink. Biological Psychology . 2000
[5]   Barratt冲动量表用于儿童的信度和效度初步研究 [J].
李飞 ;
苏林雁 ;
耿耀国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02) :115-117
[6]   儿童虐待史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J].
李鹤展 ;
张亚林 ;
周永红 ;
张迎黎 ;
王国强 ;
杨世昌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4, (06) :97-99
[7]   部分自杀未遂者两年后与社区正常对照比较 [J].
王志青 ;
王安文 ;
许永臣 ;
薛得旺 ;
魏立和 ;
何凤生 ;
费立鹏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2) :856-858+855
[8]   Serotonergic blunting to meta-chlorophenylpiperazine (m-CPP) highly correlates with sustained childhood abuse in impulsive and autoaggressive female borderline patients [J].
Rinne, T ;
Westenberg, HGM ;
den Boer, JA ;
van den Brink, W .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00, 47 (06) :548-556
[9]   儿童青少年多动冲动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J].
高雪屏 ;
于素维 ;
苏林雁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 (01) :36-38
[10]  
Suicidal phenomena and abuse in adoles-cents:a review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Emma E,Keith H,Karen R. Child Abuse&Neglect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