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蠕变模型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6
作者
马珂
宛新林
贾伟风
宛传虎
机构
[1]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岩石蠕变; 本构模型; 非线性黏弹塑性; 损伤; 各向异性:高温高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52 [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
学科分类号
0801 ; 080104 ; 0815 ;
摘要
岩石蠕变是岩土工程变形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蠕变研究正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本文从四个方面综述了蠕变模型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在岩石蠕变的三个阶段中利用经典本构模型均很难描述加速蠕变阶段,研究者们通过新的元件或者改进的非线性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岩石蠕变实际曲线;基于损伤理论的岩石蠕变模型是近年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可以很好的解决岩石微观裂纹所带来的蠕变;随着岩石深部工程的发展,岩体受到周围实际环境下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从而研究含水量的变化与水力和其它应力耦合下的岩石蠕变也是今后的重点。最后指出,由于试验仪器的原因,高温高压和各向异性下的岩石蠕变模型研究进行的还不是很多,是今后岩石蠕变研究的难点。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一种改进的岩石黏弹塑性加速蠕变力学模型 [J].
曹平 ;
刘业科 ;
蒲成志 ;
陈锐 ;
汪亦显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2 (01) :142-146
[2]   裂隙花岗岩各向异性蠕变特性研究 [J].
潘鹏志 ;
冯夏庭 ;
申林方 ;
杨金保 ;
周辉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 (01) :36-44
[3]   水压和应力耦合下脆性岩石蠕变与破坏时效机制研究 [J].
黄书岭 ;
冯夏庭 ;
周辉 ;
张传庆 .
岩土力学, 2010, 31 (11) :3441-3446+3451
[4]   干燥与饱水状态下岩石剪切蠕变机理的研究 [J].
韩琳琳 ;
徐辉 ;
李男 .
人民长江, 2010, 41 (15) :71-74+98
[5]   岩石损伤力学理论研究进展 [J].
张雪颖 ;
阮怀宁 ;
贾彩虹 .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0, 36 (02) :134-138
[6]   采空区顶板蠕变损伤断裂分析 [J].
张向阳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8 (05) :777-780
[7]   岩石试件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分析 [J].
刘玉春 ;
赵扬锋 .
煤矿开采, 2009, 14 (05) :16-18
[8]   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研究 [J].
佘成学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10) :2006-2011
[9]   岩体载荷蠕变试验方法研究 [J].
熊诗湖 ;
周火明 ;
钟作武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10) :2121-2127
[10]   煤岩蠕变模型与破坏特征试验研究 [J].
陈绍杰 ;
郭惟嘉 ;
杨永杰 .
岩土力学, 2009, 30 (09) :2595-2598+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