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小麦间作系统水热效应的研究

被引:17
作者
张劲松
宋兆民
孟平
辛学兵
陆光明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2]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银杏-小麦间作系统; 水分效应; 热量效应;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02.04.017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银杏 -小麦间作系统的热量效应 (白天 )和水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小麦抽穗 乳熟期 ,晴天间作系统总辐射量比单作 (麦田 )系统低 7.6 % ,阴天时二者差别不大 ;晴天间作系统净辐射通量比单作系统高 5 .6 % ,阴天时比单作系统低 1.9% ;晴天间作系统潜热通量比单作系统低 6 .8% ,阴天时二者相差极小 ;晴天和阴天间作系统的感热通量均低于单作系统 ,分别约低 5 2 .6 %和 11.1% ;晴天间作系统土壤热通量比单作系统高 2 1.8% ,阴天时比单作系统低2 5 .0 %。(2 )小麦拔节 腊熟期 ,间作系统小麦日蒸腾速率比单作麦田低 18.4 % ;小麦抽穗 腊熟期 ,实际区域面积 (1.4 3hm2 )内系统总蒸腾耗水量为 36 .4 5m3·d- 1,其中小麦占 91.7% ,银杏占 8.3% ,说明整个系统蒸腾耗水以小麦蒸腾耗水为主 ;系统内麦田土壤贮水量随带距的变化呈抛物线状分布 ,对比单作麦田 ,间作系统总体平均可使麦地 0  10 0cm土壤贮水量提高 6 .84 % ;间作系统小麦叶片水分利用率比单作麦田约高 4 .0 %。
引用
收藏
页码:457 / 4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农林复合系统的经济评价 [J].
庞爱权 ;
IanNuberg .
自然资源学报, 1997, (02) :81-87
[2]   银杏的栽培技术与模式 [J].
徐向宇 ;
张良富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4) :97-100
[3]  
小气候:生物环境.[M].[美]罗森堡(N·J· Rosenberg) 著;何章起;施鲁怀 译.科学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