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心肌梗死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表达变化及心肌病理改变

被引:6
作者
云伟
于艳秋
卢晓梅
金玉楠
李昆
杜莉莉
机构
[1]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心肌梗死;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2.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小鼠心肌梗死后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与心肌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小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ELISA方法测定结扎后不同时间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浓度和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1h,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浓度分别是82.4±27.6ng/L和47.7±22.3ng/L,与假手术组水平(40.4±9.7ng/L和23.4±4.3ng/L)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在心肌梗死后1h、2h、4h、1d、2d和5d分别为202.7±89.5ng/L、578.9±198.0ng/L、696.8±104.7ng/L、325.1±131.7ng/L、218.5±16.0ng/L和195.8±93.1ng/L,与假手术组水平(54.0±3.0ng/L)比较均有显著增高(P<0.05),病理切片显示梗死心肌内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梗死后第2至4周细胞因子表达下降,梗死区炎症细胞逐渐减少,心肌纤维化。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三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心肌梗死后心肌的炎症反应,在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45 / 24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清及心肌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影响的实验研究
    赵玉娟
    傅世英
    刘凤岐
    王岚峰
    周立君
    李为民
    王建华
    修春红
    张蕾
    郭松奇
    [J]. 中华医学杂志, 2005, (40) : 52 - 54
  • [2] 大鼠心肌梗塞后心肌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表达
    刘英
    廖玉华
    程翔
    李彬
    葛洪霞
    张玲
    郭张强
    [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4, (12) : 858 - 861
  • [3] 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变化的机制
    谢萍
    徐义先
    祝善俊
    杨铮
    高志凌
    [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4, (06) : 662 - 664
  • [4]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豚鼠急性缺血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
    吴黎明
    唐闽
    [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4, (03) : 287 - 290
  • [5] Tissue Expression and Immunolocaliza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 Postinfarction Dysfunctional Myocardium[J] . Min W. Irwin,Susanna Mak,Douglas L. Mann,Rong Qu,Josef M. Penninger,Andrew Yan,Fayez Dawood,Wen-Hu Wen,Zhiping Shou,Peter Liu.Circulation . 1999 (11)
  • [6]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mproves Myocardial Recovery After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J] . Jacob Gurevitch,Inna Frolkis,Yael Yuhas,Beatriz Lifschitz-Mercer,Esther Berger,Yosef Paz,Menachem Matsa,Amir Kramer,Rephael Mohr.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199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