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古地温梯度和中-新生代构造热历史

被引:36
作者
王玮 [1 ]
周祖翼 [1 ]
郭彤楼 [2 ]
许长海 [1 ]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镜质体反射率; 构造热历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27口井的镜质体反射率剖面,恢复了四川盆地早白垩世末—古新世时的古地温梯度.结果表明,古地温梯度介于20~25℃.km-1,总体呈南部略大于北部、东部大于西部的分布特征.根据古今地温梯度的对比,川西坳陷新生代早期以来地温梯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川东和川东北地区晚中生代以来地温梯度下降,而川中和川南地区晚中生代以来地温梯度升高.结合构造演化背景分析,盆地中新生代热历史主要受二叠纪末期的构造热事件、中生代晚期以来岩石圈厚度演化以及现今活动构造的影响.其中,二叠纪末期的构造热事件波及盆地大部分地区;现今活动构造对川南地区有明显的影响;中生代晚期以来的岩石圈厚度演化,可能是控制中新生代盆地大部分地区热历史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06 / 6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成藏年代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王玲辉.成都理工大学.2008, 08
[2]   镜质体反射率剖面反演中的不确定性分析——以鄂西渝东茶园1井为例 [J].
王玮 ;
周祖翼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3) :292-296+301
[3]   四川盆地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隆升作用与天然气成藏 [J].
刘树根 ;
孙玮 ;
李智武 ;
邓宾 ;
刘顺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3) :293-300
[4]   鄂西—渝东地区热史恢复及烃源岩成烃史 [J].
卢庆治 ;
马永生 ;
郭彤楼 ;
胡圣标 .
地质科学, 2007, (01) :189-198
[5]   镜质体反射率与最高温度及其附近温度变化率的关系——几种镜质体反射率计算模型的比较 [J].
王玮 ;
周祖翼 ;
于鹏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6) :162-170
[6]   川东北地区异常高压形成的地温场背景 [J].
卢庆治 ;
胡圣标 ;
郭彤楼 ;
李忠平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5) :1110-1116
[7]   从古热流值和剥蚀量的研究来判断地热的发育——以四川盆地川合100井为例 [J].
杨怀辉 ;
李忠惠 .
四川地质学报, 2004, (03) :180-185
[8]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机制及空间展布:来自沉积地层学的新证据 [J].
何斌 ;
徐义刚 ;
肖龙 ;
王康明 ;
沙绍礼 .
地质学报, 2003, (02) :194-202
[9]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活动的证据及其熔融条件 [J].
徐义刚 ;
钟孙霖 .
地球化学, 2001, (01) :1-9
[10]   四川盆地基底结构的新认识 [J].
罗志立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02) :85-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