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El Nio事件变化特征及其机理

被引:4
作者
陈锦年 [1 ,2 ,3 ]
王宏娜 [1 ,2 ]
王东晓 [4 ]
左涛 [1 ,2 ,5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5]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TAO实测资料; 西太平洋暖池; CPP El Nio;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2 [海洋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应用TAO(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 project)热带太平洋实测海温和风场资料,分析研究了发生在2009/2010年的El Nio事件的变化特征,讨论了此次El Nio事件发生过程中,赤道东、西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海温的变化特征及其传播过程,特别是对赤道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海温变化的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0年赤道太平洋的增温主要存在两个不同的过程。一是西太平洋暖池(WPWP)区域次表层异常海温沿温跃层东传,以及赤道东太平洋的局地增温导致赤道东太平洋上层海洋增温过程。二是中西太平洋区域的异常西风加强,使得在中太平洋产生强的风场辐合,导致表层较高海温下传(downwelling),使中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海温再次升高,从而导致赤道东太平洋表层出现第2次增温过程。这一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0年赤道太平洋增温过程与以往的El Nio事件过程有所不同,此次事件不仅包括了经典的暖事件形成过程,同时也具备了中部型El Nio(Central Pacific Pattern ElNio,简称CPP El Nio)事件的特征。此次异常海温信号不仅与热带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海温信号通道中的异常海温循环有关,还与中西太平洋区域的大气风场异常强迫引起的中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海温信号增强过程存在密切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北赤道流区海温异常与ENSO循环 [J].
陈锦年 ;
宋贵霆 ;
褚健婷 ;
许兰英 .
热带海洋学报, 2003, (04) :10-17
[2]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水温度异常的信号通道 [J].
陈锦年 ;
宋贵霆 ;
褚健婷 ;
许兰英 .
水科学进展, 2003, (02) :152-157
[3]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暖水的起源——对1997/1998年ENSO事件的分析 [J].
巢纪平 ;
袁绍宇 ;
巢清尘 ;
田纪伟 .
大气科学, 2003, (02) :145-151
[4]   厄尔尼诺的发生与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 [J].
李崇银 ;
穆明权 .
大气科学, 1999, (05) :513-521